同是出自冯导之手,只有芸知道怎么就比

12月的时候,有朋友给我安利了一片儿——《只有芸知道》。说是岁末暖心爱情片儿,冯小刚根据朋友的真实故事改编,特感人特美,特适合两个人一块儿去看。我倒是搜了一下预告,确实看起来不错。想看,但我事太多,也没合适的人,这片在我的计划里就这么搁置了。这一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倒是过了一个“安分年”,在爱奇艺上看到这片上了,遂拿上瓜子,泡上咖啡,就着这窗外似进来非进来的阳光。预备享受一个缓慢又伤感的午后。(毕竟说是悲剧片。)别说,这片美是真美,随手截几张图。这风景、这光线、这男女主,随手截一张都美的能当壁纸了。封面(背景)与实物还真是美的一致,并无掺假。怪不得网评有人说,“本片就是一大型新西兰风景宣传片。”不过本片说真话,烂也是真烂。全篇接近两小时看完,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男女主养的狗“Blue”,还有影片结尾时,导演和他故事原型人物的朋友拍的合照。为什么呀?因为真实,所以深刻。所以倒推过来,其他的情节,给我的感觉并不真实,就像是高高飘在云端一样,很美好,回头你却不知为什么而来?故事发生在大概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男女主在新西兰同租一间屋。但是一个上白班,一个上晚班,平时都没机会见面,直到一次两人都休假,这才有了第一次照面,于是男主对女主就这么一见钟情了。好了,那么疑问来了,男主为什么会在新西兰?这里面说,他考上了这边的音乐学院,但是没有钱去进修,那他没钱进修为什么还留在这里?在这里旅游,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还是打工攒钱,学费够了就去进修?这里我不知道,不知道男主隋东风知不知道?还有女主为什么会在这里?为了打工赚钱?为了逃避生活?因为喜欢鲸鱼?是因为新西兰的就业机会多么?是因为身体不好心情压抑所以想换不同的环境透透气?因为新西兰近海,有鲸鱼?不知道芸知不知道?反正我看完都不知道为什么?相识以后,慢慢熟悉,感情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女主经过内心的挣扎,终于在天意(赌博)的安排下,接受了男主,两人结为了夫妻。结为夫妻以后,女主的妈开始催着东风要孩子了。可是问题来了,女主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女主妈为什么还催生?她妈不知道有心脏病怀孩子很危险?还是女儿不想要了?两人定下来以后,就听从房东林太太的建议,跑到欧洲的一个小镇去开饭店了,并在那里结识了他们很重要的一个朋友——饭店服务员梅琳达。这个女孩美丽、开朗、乐观且活力四射,她是他们在这个小镇上能把生意经营好的关键,她的自由和无拘无束也是女主愿望的一个投射。可是为什么她是生意经营好的关键呢?因为她是当地人,所以对当地人的习性很清楚吗?因为她以前也开过饭店,所以有饭店经营的经验吗?更重要的是,将这个角色设定成一个全世界到处跑,鲸鱼搁浅就去救助鲸鱼,跑一趟非洲还能领养一小女孩儿的这么一个自由且洒脱的姑娘,就是吸引观众且吸引女主的关键。女主在见到极光的那一晚,甚至许愿想毁掉自家的饭馆儿,来换得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实现,可是结果呢?还是和男主找一地住下来,男主去做社区警察,就这么安定下来,又把时间给耽搁了。说到这里又想起,女主一直希望自己能过上像梅琳达那样自由洒脱的生活,可是整个影片看下来,也没看到女主对梅琳达生活方式的向往感和迫切参与感。她只是两句话就交代了,对东风说:“我想换一种生活方式。”对梅琳达说:“下次救鲸鱼也叫上我啊”。就没了。且就面对这件她热爱的事也并没有看到她的热情和向往,从头到尾她始终都是淡淡的。能理解导演要刻画的就是个忧伤又温柔的美人儿。可是女主的美好除了她的忧伤,不应该还包括她的坚持,爱好还有向往吗?哪怕是说这么多时间浪费很可惜,没能实现愿望女主很忧伤,起码一开始也要让我们看到女主对这种生活的热爱啊。这种热爱我们都没看到,也难怪男主也没当一回事儿了。可是这一部分没有刻画出来,女二的人物设定也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女二是个小伙儿,是个大妈,是个宅女或者是个大叔,她的存在会对情节有影响吗?影响真的不大。饭馆里来一恶汉了,这是片子里少有的一个打破平静的点。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点,因为看片头时我们就知道女主最后会死,所以到了这里我们自然也会忍不住担心女主,猜测她会不会这次就被恶汉用枪崩了。结果呢?虚惊一场,啥事没有,这个桥段的作用,也就是显示了女二的机智?从而加深了他们的感情?情节安排还真是略微潦草。反正整部电影个把两个小时基本都是这么平铺直叙的演下去的,日常到就像你每天都在过的日子。可是人郭德纲怎么说呢?“人都会说话,你会说,我也会说,可是我为什么要听你说话呢?那还得是你说得好。”同样的,大家都在过日子,你过日子,我也过日子,我为什么看你过日子?那也得是因为你的日子更让人深有感触。可是全片看下来,拍人的部分还不如拍狗的部分。狗是怎么与他们结缘,被收留下来;狗狗平日里怎么可爱,通人性;狗狗因为什么事与他们的关系那么密切;最后要死的时候主人公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前因后果和细节刻画得都很到位。甚至可以说这是全片唯一不用“提醒”就会自然戳中人“泪点”的情节。说真的,这要单纯是一部拍狗的片子说不定会比本片优秀的多。作为国内的名导之一,冯导的优秀作品还挺多的,《不见不散》、《甲方乙方》、《大腕》、《芳华》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作品。拿同样作为爱情电影的《不见不散》来说吧,它的闪光点就很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很多国人都想方设法跑到美国去淘金,男女主就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在异国他乡认识了,这就已经给故事的发展增添了很多真实感和合理感。也为两位主人公之后在美国三年间为什么分分合合的原因,埋下了伏笔。台词方面也是个很大的亮点:“您看这大HouseVeryNice吧?”“妹妹什么时候落了单儿,想着你在美国还有一哥!”“老师,没吃怎么说?”“没吃回家吃去。”“老师,什么是流氓?”“流氓就是坏人,你看老师像坏人吗?”“像”“老师,你怎么了?”“老师脑子有点乱......”没看到影像光是台词就已经让人看到一个混不吝的老北京人儿了。“搂紧点,回头人家看到我们的尸骸搂得这么紧,也会知道我们是伴侣,或者亲人。”一句台词就能看到一个故事。不止是故事条理清晰,所有情节的发展也都让人觉得真实。虽是爱情片,但是主角并不是为了恋爱而恋爱。两位主角的几次分开都是为了更好的生存。但是男主送女主的怀表,女主却一直戴在身上。男主认出女主,最先都是因为注意到怀表,怀表就是情节的“故事锚”。女主虽不承认对男主的喜欢,但是一只怀表就将女主的爱情给交代的清清楚楚了。《只有芸知道》这部电影一开始的立足点就很好,它是从现实取材,娓娓道出主角的深情。艺术来源于生活且本可以高于生活,冯导既没有拍出它的特点,也没有体现它的真实,无怪乎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还得耐着性子逼自己投入其中,回头看完了,对本片却没一点回味的空间,转身就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jj/126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