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www.hh120.net/
“雕得金龙腾空舞,镂出金鸡报五更,刻成百鸟枝头唱,雕花引蜜蜂……”一首传统白族歌曲,唱出白族人对剑川木雕技艺的赞美。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剑川木雕的“身世”。
近日“千年技艺手工木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剑川木雕展在北京丰台园博园欧洲园依文城堡开展。展览以剑川木雕为主展品,其中包含明清木雕、建筑木雕、陈设性木雕、实用性木雕和旅游小件。为让参观者参与体验剑川木雕技艺的非遗魅力,展览现场还设置了剑川木雕现场技艺展示和体验区,非遗传承人在现场进行雕刻。现场还有少量剑川的布扎、土陶、石雕等特色非遗项目同时展出。本次展将持续到8月30日。
剑川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大理白族自治州北部,是我国白族人口比例最高的县份,被誉为“白族原乡”“白族文化聚宝盆”。多年前,剑川白族先民就在现今发现的海门口遗址处筑栏为屋,繁衍生息。海门口遗址是全国最大、世界罕见的水滨木构“干栏式”聚落遗址,出土物中有卯榫木构件、青铜器以及稻麦粟碳化物。海门口遗址出土的珍贵文物见证了剑川木匠工艺之源远流长;剑川石钟山石窟中的石雕龙椅等,映照出唐宋时期剑川木雕技艺的成熟;剑川古城西门街明清古建筑群和世界建筑遗产沙溪寺登街区历经沧桑的古老建筑,留存着剑川木雕的古老记忆。
张泓在《滇南新语》中记述:“滇之七十余县及邻滇之川黔桂等省,善规矩斧凿者,随地皆剑民也。”直到明清,已经形成了规模可观的木雕技艺工匠群体。据史料记载,南诏政权至大理国时期,汉族的木雕、石雕技艺传入,剑川木雕在精湛技艺中融入了白族民俗风格,逐步发展、传承。
剑川木雕艺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有了跨越式展。年,剑川木匠设计创制的古典云木家具双层八仙桌椅在广交会上亮相后被扎伊尔总统蒙博托及其他外商争相收藏;年,剑川木匠赴北京人民大会堂设计制作了《孔雀开屏》《傣锦地屏》木雕屏座;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访问中国,下榻宾馆所用的龙凤床椅、梳妆台等云木家俱皆是剑川木匠的手笔;年,剑川木匠再次赴京参与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木雕陈列品的修缮工作,云南厅内屏风、牌匾及木雕装饰均出自剑川木雕工匠之手。
年时任中央美院院长的吴作人为剑川木雕挥毫提笔“滇西奇葩”;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剑川县为“中国木雕艺术之乡”;年剑川木雕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年剑川木雕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滇西奇葩—剑川木雕艺术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年,中央美院范迪安院长莅临剑川,题字“千年技艺·手工木雕”。
千百年来,勤劳质朴的剑川匠人“走四方,闯世界”。从北京故宫到西安古城,从上海世博园到昆明金马碧鸡坊,从官渡古镇到丽江古城,剑川木雕的足迹遍及滇黔川,遍及东南亚。一批批能工巧匠在一锤一斧,一刨一凿间创造了巧夺天工的木雕工艺作品。如今,剑川木雕现已发展出嵌石木雕家具、工艺挂屏和座屏系列、格子门系列、古建筑及室内装饰装修、旅游工艺品小件、现代家具六个门类多个花色品种,是集艺术价值、观赏价值、珍藏价值和实用价值于一身的传统文化产品,远销多个国家和地区。
千百年来,剑川木雕一直靠精湛的手工技艺存在着。匠人的一锤、一斧、一凿间,创造出了白族木雕的技艺,让世界认识了白族文化的同时也实现了民族文化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
本文原载于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版权声明
——————————
转载自:剑川县文化和旅游局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监制丨孙铭编辑丨苏怡汀
校对丨王玉制作丨吴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