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丽贝卡·吉格斯(RebeccaGiggs)有过一次非同寻常的偶遇:在澳大利亚珀斯的一处海滩上,一头年轻的座头鲸搁浅了。被这次邂逅触动的她对这种现存最大的生物展开了一场充满诗意的探索。新书《沧海鲸吟》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讲述人与鲸的故事,也奏出一曲巨鲸的哀歌:0世纪晚期的环保主义者将鲸鱼从被屠杀灭绝的命运中拯救下来,难道最终也只是让它们更悄无声息地灭亡吗?从塑料到毒素、海洋变暖、海冰融化、水体酸化和声景改变,人类正在扭曲着鲸鱼赖以生存和繁衍的一切。上方扫码即可直接订阅《经济学人·商论》双语对照阅读往期精选书评文章。
《经济学人·商论》00年1月刊
《最后的哀鸣》(Tharsheblew)
Fathoms
《沧海鲸吟》
ByRebeccaGiggs丽贝卡·吉格斯著
深海生物
最后的哀鸣
与珀斯海滩上一条垂死鲸鱼的邂逅开启了丽贝卡·吉格斯的探寻之旅
两年前,在加州莫斯兰丁(MossLanding)的蒙特雷湾水族馆研究所(MontereyBayAquariumResearchInstitute),笔者站在一个俯瞰太平洋的办公室里。屋外,巨大的鹈鹕在大海上空划过。屋内,从巨大的扬声器传出超低音轰鸣,墙壁和窗户都在震动。海洋学家约翰·瑞恩(JohnRyan)说,这是座头鲸发出的吟唱。座头鲸用鳍和尾巴拍击水面的壮观表演以及余音不绝的“歌声”闻名于世,深得观鲸者喜爱。座头鲸的录音听起来大多近似小提琴,但要深厚太多——简直不能说是听到的声音,而是感觉到的震颤。在《沧海鲸吟》(Fathoms)的开篇,丽贝卡·吉格斯(RebeccaGiggs)描述了她与座头鲸一次非同寻常的相遇:在澳大利亚珀斯的一处海滩上,一头年轻的庞然大物搁浅了。三天里,她目睹了它沉重的身躯压坏了自己的重要器官;历经千百万年进化、让它们得以在冰冷深海中生存的鲸脂现在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她说,这头座头鲸“就像热水壶,把自己活生生地煮沸了”。吉格斯被这次邂逅触动,对这种现存最大的生物展开了一场充满诗意的探索。《沧海鲸吟》是一部散文系列,从海底到太阳系深处,跨越了亿万年和浩瀚空间。“旅行者号”(Voyager)探测器携带了录有座头鲸歌声的唱片;太阳表面的离子爆发在太空中弹射,激发了闪烁的北极光,最终干扰了鲸鱼用于自我定位的地磁场图。由始至终,吉格斯围绕着一个中心问题讲述人与鲸的故事:0世纪晚期的环保主义者将鲸鱼从被屠杀灭绝的命运中拯救下来,难道最终也只是让它们更悄无声息地灭亡吗?从塑料到毒素、海洋变暖、海冰融化、水体酸化和声景改变,人类正在扭曲着鲸鱼赖以生存和繁衍的一切。许多这样的变化都在鲸鱼身上显现。它们的躯体、内脏、血液,甚至歌声,都留下了人类活动的印记。有一次,人们发现一头鲸鱼实际上吞下了一整个暖房。对其他死去的鲸鱼的解剖显示了气泡损伤、耳道破裂和氮水平异常,最终发现这些都与反潜军事演习有关。恐怖袭击事件后,监测北大西洋露脊鲸的应激激素(通过分析粪便)的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些研究对象放松了下来,大概是因为大多数船舶暂时返回了港口,在那段时间里海洋恢复了宁静。死亡贯穿全书。如今要写一本关于鲸鱼的书难免兼具敬畏之情和无可避免的悲剧。但《沧海鲸吟》高明地满载神奇。其中有一个关于鲸虱的段落,描述了即使到现在它们的基因仍保留了过去一两百万年间至少一头露脊鲸史诗般迁徙的痕迹。另一段文字感叹海洋中的鲸鱼被大量捕杀如何改变了陆地上的生态:对北极植被的航空勘测可以追踪过去捕鲸族群的活动轨迹,他们所到之处埋葬的巨鲸让当地变得更加丰饶而葱郁。还有一段探讨了保护鲸鱼种群是否有助于稳定气候。鲸鱼的粪便给微小的浮游生物提供了养分,以及它们在死亡后沉入海底,都相当于从大气中吸取二氧化碳输送到深海。对悲剧的描述并不血腥,而是超然。有时还颇具美感。鲸鱼死后的故事从海面开始,漂浮的鲸尸被食腐动物啄、啃和清理,然后穿过各层海水下降,途经类似“瓶装烟花”般的鱼群,最后落到海床上的长眠之地。在那里,“皮肤和腐肉从肿胀的躯体上散落下来……上面长满了白色的蠕虫。”一鲸落,万物生,一个个生态系统得到了滋养。这里生机盎然——蟹、鱼、蠕虫、细菌。“对于这个灿烂的小小生物圈来说,鲸鱼的躯体乃是天赐之物。”吉格斯在此以最优美的笔调写道。当面对一条活鲸时,她感到自己缩得只有针尖大小,但她仍然保持着在别处观察死鲸时的那种超然。她并没有感受到其他人强烈声称的那种亲近感。她坚称:“只有最无知的人才相信和鲜活的鲸鱼之间存在一种善的连结。”在这个庞然大物面前,“我身体里的肾上腺素激烈地回应了凶险的迫近”。
《经济学人·商论》00年十二月刊
科技版书评
下载《经济学人·商论》可试读App内免费文章,扫描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