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只小小的小海螺,开始伸出远航的触角

银川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0.html

我们

在这里

挖一方池塘

很快就会有各种生灵

而种籽也在无声中到来

认识我自己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更难,因为大人的力量太强大了,大人自我的部分时常掩盖了孩子的真实感受,无论是溺爱还是忽视亦或是温柔的控制。孩子们难就难在,不太有机会真正去体会去实践自己的想去不想,能与不能!不被允许待在不确定的感觉里,不被允许经历不会到会的漫长过程,不被允许一次一次看起来幼稚的尝试……大人们包办着孩子的生活,孩子无法从生活的点滴冲突当中去感受自己,大人都教得明明白白,都赶在孩子前面安排得妥妥当当,另一方面大人们自身的价值观时常毫无取舍地带着情绪地附加于孩子身上,要外向,不要怕人,要分享,要会表达……想法看起来没有错,只是,孩子是个生命,他有自身的生长节奏,你可以熏陶,你可以完善自身,大人的力量太强大,孩子的心灵似乎失去了弹性,原本在生命的长河里一定会有的感受能力大大削弱。故事里的小企鹅说:“世界那么大,我却那么小!”孩子们啊却无法代入自身,去感受自身的弱小,歌曲的演唱就失去了情感,我带着他们不知道唱了多少遍,唱小蚂蚁,唱小蜗牛,唱小蜜蜂,唱毛毛虫……想要唤起孩子们原本应该就有的感受力,哦,这份感受力是文学素养的核心啊!可是,真的,很难唤起!孩子们的心容易兴奋,我在感受兴奋的背后是不是我们培养的方向出现了偏差,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外向,可是并不真正理解“外向是什么”。外向是与陌生人自来熟?是不管别人在干什么,一定要对方听自己说话?外向是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是不管是谁的玩具,想要玩拿来就玩?外向是到了哪里什么都不怕?是和他人遇到问题了坚决不退让?……任何事物都需要有所边界,孩子们失去了边界就是去了自我感受的能力。一定要留给孩子去感受世界规则的弹性!!感受的前提是什么?是倾听,是观望,是站在整个世界的外面去看世界的眼光!而现在,表达走在了感受前面,没有观望,没有倾听,就去表达,带着自我中心的表达,从这里说到那里,说上一长串毫无关联的话题,而且要求别人一定要听自己表达……嗯,其实我就是想要说,孩子们倾听的能力有些弱,是不是我们大人太希望孩子们能言会道呢?是不是我们大人倾听孩子真实声音的能力也很弱呢?有时候,我们闭上嘴巴好好去听一听孩子的声音,不要抢在前面就觉得应该这样应该那样,就像我和雪妈妈说的,难道我的孩子只能够走我走过的这一条路吗?孩子有更大的世界啊……好吧,认识这个世界,从认识我所生活的地方开始,从今天开始,认识我的幼儿园的主题就开始了。(一)早上,孩子们带来了爱的表白书。诺很激动拿来给我看,懿、雪、彦、禾、熠、景……都拿来介绍自己小时候的样子,想象爸爸妈妈把孩子抱在怀里“爱的表白”的时刻,孩子心中涌动的会是怎样的感受啊!孩子们有那么点自豪,这是我妈妈做的,这是我妈妈画的,我妈妈花了很长时间呢,我妈妈做了一整个晚上……孩子都能真切感受到这是妈妈花心思为自己做的,因为在妈妈的心里我最大,在爸爸的心里我最大!这个早晨因为暖暖的爱的表达书,教室里挺安静的。景不吃早餐,他说在家吃过了,于是就在自己座位周围转啊转,他不想去看书,动作里啊就会有一些不自在,不自在的时候就会在我身上蹭啊蹭啊,我最喜欢你了,他喜欢这样直接表白。排队,老师的感觉特别重要,不想啰嗦说很多遍,现在的孩子们被啰嗦多了,时常陷入“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自我状态里,我的口令需要非常简洁,龙猫公车马上出发,摇一摇红色的铃鼓,看一看谁逾越了排队的规则,点名站最后……很有精神地喊着口令,下楼梯,到操场,列队升国旗……每次,我的龙猫公车都会开到不同的地方。今天,我开着开着就离开了幼儿园,经过每一棵树,雪总是很可爱地问:“这是大龙猫的家吗?”不是,大家说,这一棵树这么细,哦,什么时候我们去找一找学校里最粗的那棵树,就像电影里爸爸带孩子们找到的那一棵,住着森林主人的那棵树。我们来到了一大片菜草地。草地上还是湿漉漉的,孩子们摸一摸,并未感觉到它的湿,而是被草地上的落叶吸引了。找一块树叶最多的地方,那是熊的家,我们的英文老师也在啊,孩子们就变成了Rabbit,跳啊跳啊找到了自己的家。小兔子们想要来大熊家里寻找宝藏,就是那一片一片的树叶,只有等大熊睡着的时候才能来,大熊醒了看到的时候就要立刻变成石头啊……每次“熊和石头人”的游戏情节都不一样啊,一个个啊特别入境,开心极了,迦最喜欢,在孩子们自由地玩着落叶的时候,他总是跑来跟我说:“你再玩一次那个熊的游戏呢,再玩一次!”示不去玩的时候站在我前面,她主动说起今天和妈妈生气了,为了蛋糕的事情,我说是不是因为早上吃了蛋糕学校的早餐就吃不了了,她嗯地一声就坐在我身边,又主动说想要和我玩一个游戏,什么游戏呢?数字游戏!咕噜咕噜1,咕噜咕噜2……伸手指的游戏……到了3,她用后三根手指,我用中间三根手指,嗯,不对,她说,怎么不对,我也是3啊……我们数一数,她数我的,我数她的,真的都是3,笑……然后是4,我们又不一样……然后是6,她伸出的是手势6,我奇怪这不是2吗,她说是妈妈说的,她数我伸出来的6个手指……这一对一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英语老师Young很好奇,不让小孩子做这个手势的六吗?嗯,在孩子数字图像建立的过程中,这样的手势是一种无意义的干扰,指向的并不是数量的核心,数量的核心是“我们可以通过手指任意的组合变成任意数字的数量”,这也是4,那也是4,聚拢是4,分开也是4,,形成丰富的数字表象,这是孩子们日后加减运算的基础,从唱数到计数……说说聊聊,这边的孩子们玩树叶,那边的孩子发现了一小块泥地,聚在那里用小棒捣鼓着,好像回到了我们小时候,无比惬意的晨间时光!我们排队离开的时候,祐和诺还想多蹭点儿时间,两个人蹭着对方的力量,沐也想去,不过步伐里有犹疑,眼睛不自觉瞥向我这里,我直接干脆:“沐,排队啦!”他就来了!就是在这样的细节里感受每个孩子的状态啊!(二)煜习惯抱着皮卡丘上课,嗯,在和煜不断的相处中,我时常会感受到她纠结在老师说过的话和总是想要挑战那个规则里,别人不这样的时候我可不可以这样?就像此刻,别人都不需要抱着玩具上课了,我可不可以?我当然能够感觉到小姑娘语言背后的目光所在,但维持好我和她之间的界限,是最能够促发她朝向学习的凝聚和沉思的,她需要去感受老师和家人的不同,请她收起皮卡丘,她没有反驳,收进了整理箱。我说听到麒那里那么安静,我的心也很安静;我说雪的目光能够和老师的目光接在一起;我说我最喜欢和示聊天的时候,她真能把心里的感觉好好说出来啊;我说我很喜欢懿,他看到地上掉了雪花片就会轻轻捡起来,他没有告诉我,是我悄悄看到的;我说我很喜欢迦,他年龄最小,可是心一点也不小,你看他搭雪花片的样子,你看他上课坐的样子就知道了……那边小姑娘在喊:“还有我呢!”旁边的一诚用手去捂她的嘴巴,让她不要喊。说起上周五爸爸来看诚,诚心里虽然很想跟爸爸回家,但是他知道不可以,他自己和爸爸再见,爸爸离开了,才难过得哭起来,他不想让爸爸看见自己哭的样子,我说一诚的哭啊是不同的,这是很勇敢的哭……诚听着,一直低着头听着。说起两个月来孩子们的变化,教室里的气息变得安静起来,我看到蹊习惯地把头埋在地上的时候,沁习惯地想要学,但今天动作只做了一半,就自己坐好了,这就是变化啊!(三)课程是从一只闲不住的小海螺开始的。有一个小小的我,我在哪里啊?沐课堂上是专注的:“在外面,是那个蜗牛。”告诉你,我可不是小蜗牛,我生活在大海边,我是一只小海螺。熠、祐说着小海螺的名字,那就一起轻轻地和小海螺打个招呼。沐:“它还可以把东西举起来了呢。”小海螺的家在哪里啊?在水里,孩子们合理地猜测。祐:“在海螺里。”他有科学思维的。懿:“操场上。”他感受画面后的猜测。熠:“山上的树。”嗯,她有敏锐的观察。小海螺介绍自己住的地方,那是一块大大的黑色岩石。(每个事物都有自己的象征,那一块像煤炭一样黑的岩石象征着无聊的生活是灰暗的生活。)小海螺爬到岩石最高的地方干什么画面是动态的,孩子们发现,小海螺爬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线,嗯,那是小海螺的粘液。小海螺爬到了岩石最高的地方,它在看什么?示:“小海螺在画画。”她说的是小海螺的粘液在岩石上画出的痕迹。沐:“他在找别人很我一起玩。”这是沐自我感觉的表达,在教室里他一直在找朋友添玩。祐:“在找朋友。”今天小家伙很安静。同样安静的添:“他在看风景。”他会有自己的感觉,语气特别沉稳,我忍不住把身体靠向身边的他,表示一种惊讶。小海螺看看天上的风景,看看大海,孩子们观察到画面更多的细节:“看到鸭子,看到鸟儿。”还有远处停泊的大船。小海螺看着偌大的世界想,世界那么大——煜竟自然接上来:“我却那么小。”我第一次感受到孩子从心底说出来的语言。沐竟然很快想到,接着就说:“就像小企鹅一样。”嗯,唱起小海螺的歌儿啊:“我是只小海螺,爬到西爬到东,世界真大,世界那么大,我却那么小,我是那么小!”孩子们的声音轻轻和在后面,真是好听啊,除了那个一直在激动的小姑娘,大家都特别凝神。小海螺说啊,世界大得没有边儿,大海深得不见底儿,我想要出海去远航。煜第一个:“可以,可以用船来。”她能理解远航的感觉。小海螺一定也是看到远方的船才坚定了远航的想法的吧,她一定也是想了很久很久了吧。要不要出海去远航——岩石上其他的小海螺呆在岩石上不想动,为什么要去?你不要动,你不要扭,你给我坐坐好……(是啊,岩石上的生活多么安逸啊,为什么要出海,这样的愿望不可能实现的,安于现状就这样生活吧!哦,大众的生活不就是这样嘛!)孩子们都知道,其他的小海螺不希望小海螺去远航。那我要去远航吗?我以小海螺的语气问。禾:“不要,你的朋友会担心。”沐:“因为船那么远,你过不去的。”他考虑到现实问题。煜:“不去,因为河里太危险了,还要坐船。”今天的煜才是思的正常状态,这是我和她上一个星期纠结了一周的结果。熠被启发:“有鲨鱼。”景:“还有鳄鱼。”还有大恐龙,蛇颈龙,喜欢恐龙的孩子一大堆。我要去远航,小海螺这么说的时候,还有孩子在说:“不要,不要。”担心是正常的。小海螺发出了远航的信号——她用粘液写下了“请带我出海远航好不好”,谁会看见我写的字呢?谁会带我去远航呢?沐的语气里很是惊叹:“鲸鱼。”一只灰蓝色的鲸鱼出现在海面上。鲸鱼对着小海螺把歌儿唱,大海里有冰块……有珊瑚洞…可以看到巨浪……可以看到夜空中的流星……那都是大鲸鱼真正看到过的风景啊!大鲸鱼真是了解小海螺的心啊!(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大鲸鱼吗,有的,他能看到你生命发出的信号,他会愿意这样邀请你踏上远航的历程,只是你未必能看到,未必有勇气,离开舒适的地方,开启未知直接的旅程。)小海螺爬上大鲸鱼尾巴尖上的时候,祐轻轻说:“要小心啊!”沐:“坐在背上,不要坐在尾巴尖上,会撑不住的。”他的担心很有道理,背上地方更大啊,坐得更稳。小海螺告诉他,坐在背上太滑了,没有地方可以抓,我会稳稳地稳稳地坐着,抓紧了尾巴尖儿。沐又说:“那用粘液黏住。”他在故事的逻辑里。祐今天一直倾听,身体是静的:“我妈妈有胶水。”小海螺开始了远航——懿发现了企鹅,那是南极冰山,大家看到企鹅自然唱起小企鹅的歌儿;景发现了火山,潼说火山爆发了,大家发现了海豚、猴子、海龟;遇到了巨浪翻滚,浪花打湿了小海螺,尾巴尖上稳稳坐;海底,大家发现了鲨鱼,沐看到了乌贼,美丽的珊瑚,成群的鱼儿;迦喊,闪电出来了,祐很有感触:“我以前就害怕打雷,我都要躲进被子里了,我让爷爷给我弄了一个大帐篷。”小海螺被吓得直哆嗦;我试探,这么危险,小海螺,我们回家吧?!可是孩子们都说,要继续远航,想要远航坐坐好,大家都把身板儿挺得直直的,只有一个人喊不要,她的不要是习惯性的语言,我不要,我就不要……小海螺再说,世界那么大,我却那么小……小海螺一路远航,她对大鲸鱼说:“世界那么大,我觉得自己那么小。”这次说出来的啊和一开始的体悟怕是不同的了。(想象的终究是想象,真正看到并真正体验到这个世界的大,才会真正感受到自己的小啊,世界的规则就是这样的,当你知道得越多,才会愈加谦卑,才会知道自己真正很小很小。)大鲸鱼遇到了危险,怎么办?大鲸鱼游进了小海湾,遇上退潮,被搁浅了,没有水可怎么办?祐:“我家里有……”你的玩具可以帮助大鲸鱼吗?祐的思需要在真正的问题中走向清明,而思的清明同样依赖于日常生活细节的清明,这是祐周围的达人们需要努力的。沐:“把他用力拖进水里。”那么重,怎么移动啊?添第二次回答问题:“用工程车来救。”祐在倾听中去感受:“用卡车、拖车和吊车来救。”他激动地喊起来。小海螺也很急啊,我那么小,我怎么去找工程车,找卡车、拖车和吊车呢?小海螺想到主意——沐:“用水啊!”他的思很稳定,不太容易被带跑,大鲸鱼最需要水啊。小海螺去找……沐:“去找东西把大鲸鱼推到水上。”小海螺发现了许多小朋友,潼说这是学校。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发现了黑板上小海螺用粘液发出的求救信号:“救救鲸鱼。”于是,大家跑出教室,报告消防大队,跑到海滩,消防员围着大鲸鱼挖了一个池塘,不停地浇水,当湖水涨潮的时候,大鲸鱼又回到了海里。沐发现小海螺怎么在大鲸鱼的背上,真会发现细节,背上很滑的,沐有一个完整的前后融洽的思维品质,然后发现小海螺经过大鲸鱼的背,最后还是坐在了尾巴尖上。是谁帮助了大鲸鱼啊?大家说是消防员,是老师,祐容易在自我的状态里:“是工程车,工程师。”雪回答问题很少,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她稳稳地:“是蜗牛。”哈哈,大家纠正:“是小海螺。”是小小的小海螺帮助了大大的大鲸鱼了呢!(我虽然很小,但是我也可以帮助大大的大鲸鱼,这意味着什么呢?每个渺小的个体自身,亦有着自我的能量,不是想像中理论中,而需要一个机会去实践去看到自己的能量,这是自我认识的过程。)小海螺回家了——回家了,要言说的故事可多了,太多的绘本故事是这样的,皮皮菲利比就是这样,经历的一切再说出来,其他的小海螺的内心世界就不同了,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爬上了大鲸鱼的尾巴尖,开始了他们的远航。我就这样伸出我的“尾巴尖儿”,邀请一只又一只的小海螺跟我一起去远航,我一个一个地问,你愿意跟我一起去远航吗?一个一个地回答,一个一个地坐上我的“尾巴尖儿”,一个拉着一个的手,非常安静有序。祐是最后一个被邀请的,今天就可以坐到非常安静地等着。我们沿着小海螺远航的路线一一游过……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蹲下来……简简单单的游戏,游戏后,沐来告诉我:“我还想再玩一次。”我们竟然聊天讲故事50分钟,时间那么长,可是大家都很凝神,嗯,今天故事的倾听状态很不错,哪怕不回答问题的那些孩子,他们有自己的收获,也许比抢着说话的孩来得更为整体和深刻,感受才是最重要的,先有输入才有输出啊!关于课堂上举不举手这个问题,也许日后可以有专门的时间来讨论!

慢慢地,我们一起走啊

欢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jn/104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