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怎么引起的原因 http://pf.39.net/bdfyy/dbfzl/151213/4742549.html
目录
专题研究世界政治发展:问题与挑战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民粹主义的泛起还是精英政治的危机?/许振洲
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由来与发展/张玉艳
族群分离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基于过程论的分析视角/周光俊
试析国家分离发生的路径和动力/谢涵冰
国际组织
主要捐助国利益与国际组织的行动空间———基于联合国难民署20世纪90年代难民保护行动的考察/吴昊昙
专访:21世纪以来中国国际政治研究的发展
21世纪中国的欧洲政治研究发展———赵晨研究员访谈/赵晨杨博
内容提要
法国的“黄马甲运动”:民粹主义的泛起还是精英政治的危机?
许振洲
年11月爆发的法国“黄马甲运动”已延烧至今,短期内仍无平息的迹象。学界对其评价不一,但经常将其与年“五月风暴”类比。本文认为,“黄马甲运动”反映的似乎不是法国民粹主义的泛起,而是代议制民主的危机:作为这个制度支柱的各传统政党、工会、主流媒体等政治中介物,未能及时体察民意、整合民意、将民众的诉求引导到正常的代议制机制中进行回应处理,而是一如它们在“五月风暴”中的作为,游离在运动之外,从而失去了其应有的政治功能。“黄马甲运动”是否标志着法国政治生活的一种新形式、代议制民主的一种补充乃至替代,仍有待观察。
许振洲: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的由来与发展
张玉艳
20世纪初期,随着俄国突厥语穆斯林精英移居奥斯曼帝国,泛突厥主义开始在土耳其兴起和发展。此后,它在土耳其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即传入初期的政治化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被工具化和武力化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时期的全面泛滥阶段,以及苏联解体后向文化领域回归的阶段。当前,泛突厥主义在土耳其仍有其存在的政治和学术土壤,在土耳其对外经济和文化活动有一定程度的体现,并成为土耳其加强与某些突厥语国家和地区合作的基础。在其他主要突厥语国家和地区中,阿塞拜疆和哈萨克斯坦也重视泛突厥主义的文化功能,而俄罗斯和亚美尼亚则对泛突厥主义持强烈的戒备态度。
张玉艳:兰州大学中亚研究所、阿富汗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兰州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族群分离运动为什么会发生?
———基于过程论的分析视角
周光俊
族群分离运动是全球性的政治与社会运动,对这一问题发生机制的讨论已经成为西方政治学界的重要议题。已有的研究主要是从地理—安全、制度—体系和攻击—回应三个视角展开的,但缺乏对变量的分析。从分离运动的过程论分析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族群分离运动的产生是国内断裂型制度安排与族群政治组织化相结合的结果,当分离族群与主体族群(中央政府)之间在权力获取、利益共享与权利机会等方面的矛盾难以在现有政治框架内解决时,当分离主义族群政党能够有足够的政治能力去开展分离运动时,分离运动就会产生。
周光俊:华东政法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讲师
试析国家分离发生的路径和动力
谢涵冰
分离促使国家和国际体系适时进行系统地自我更新。民族主权与族群冲突、国家建设与政权崩溃、民主化与政治失序、全球化与国际干预是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路径和表现。它们分别从社会原生要素间的政治关系、政治系统内外部权力的结构和关系、政治社会与垄断权力开放竞争和参与的关系、国际体系的结构和性质与国家独立自主发展的关系,说明国家发生分离的四种动力来源,即“主权”要素改变、“政权”建设遇阻、“政治社会”关系不对称以及“超国家”外部介入。这四种动力统一存在于国家主权的“同质性”“专断性”“对称性”和“正义性”四种属性内。它们是主权国家在全球持续裂变和扩散的原因,也是当下国家发生分离的路径和动力从单一走向复合的提示。
谢涵冰:中山大学政治学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主要捐助国利益与国际组织的行动空间
———基于联合国难民署20世纪90年代难民保护行动的考察
吴昊昙
联合国难民署的行动空间受主要捐助国利益影响。基于主要捐助国军事利益和国家声誉的分析框架,通过分析20世纪90年代难民署三次大的难民保护行动,即伊拉克库尔德难民危机、扎伊尔难民危机和科索沃难民危机,可以发现,主要捐助国通过难民署难民保护行动获得军事利益和国家声誉的程度影响了难民署难民保护行动的行动空间,即若主要捐助国能够通过难民署难民保护行动获得军事利益和国家声誉,难民署难民保护行动的行动空间大,反之则小;若仅能提高主要捐助国国家声誉,则难民署行动空间居中。此外,在主要捐助国国家利益对难民署行动空间造成主要影响的大框架下,难民署的行动空间在实践中体现出更深的复杂性,与其他国际组织的竞争及其内部创新等因素进一步影响其行动空间的扩大或缩小。难民署行动空间的发展变化始终是难民署在政治理性与自身自主性之间所做的平衡。
吴昊昙: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21世纪中国的欧洲政治研究发展
———赵晨研究员访谈
赵晨杨博
欧洲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其复杂性体现在地理情况、政治体制、政治文化、政治治理等多个方面。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欧洲政治出现了有别于其他地区的特点,关于欧洲政治的研究也相应有其特殊之处。21世纪以来,欧洲一体化在不断深入的同时也遭遇了一系列挑战,有关欧洲政治研究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议题也在不断发展变化。那么,欧洲政治研究有哪些特点?中国的欧洲政治研究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进程?21世纪以来中国的欧洲政治研究主要围绕哪些具体学科或者问题展开?中国的欧洲政治研究有什么特色又存在哪些问题不足?该研究发展前景如何?为此,本刊特约记者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博士生杨博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际关系研究室主任赵晨研究员。赵晨研究员的主要研究方向为欧洲国际关系、欧盟政治、欧洲一体化和全球治理,著有《论欧洲联盟的民主》《叙利亚内战与欧洲》(合著)等。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