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悦rdquo读新疆

鍖椾含鏈夊摢浜涙不鐧界櫆椋庣殑鍖婚櫌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detail.html
马车夫的“劳动有”

□张惜妍

4月的一天,卡德尔·扎伊尔大叔坐在开往伊宁市潘津镇的公交车上。他看着窗外路边的杏花、农田里的麦苗,心情像头顶上的蓝天一样晴朗。

卡德尔今年72岁,是伊宁市喀赞其民俗旅游区“哈迪克”车队的一名马车夫,日常工作是驾着“六根棍”马车在旅游区载客游览。眼下,陪伴他20多年的老马即将退休,他此行是去潘津镇活畜交易市场,买一匹马继续他的马车夫生涯。

在活畜市场,卡德尔大叔相中了一匹四肢修长、步履轻快、身姿健美的骏马,把它带回了喀赞其民俗旅游区。

喀赞其民俗旅游区是很多游客来伊宁的必去之地,在他们看来,这条多民族聚居的百年老街,最能体现伊宁市的文化底蕴。

图片来源新疆花城伊宁旅游

一进景区大门,人头攒动的老街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装饰考究的“马的”车队是独特一景。只见马背上搭着艳丽的艾德莱斯绸,车里铺着草垫和地毯,每匹马的脖子上系着20多个核桃大的铜铃,马儿跑起来的时候,铃声清脆悦耳,隔很远都能听见。这种以马为动力的四轮车,车厢架子由6根圆木棍并排架起,因而得名“六根棍”。它行驶起来时有节奏的蹄声和悦耳的铃声交相传来,十分悦耳;弓形的扁圆木架在马头上方,好像给马戴上了一顶桂冠,显得十分高贵。

图片来源新疆花城伊宁旅游

在旅游区内,游客对马的的喜爱远远超过了其他代步工具。当它每每与景区的街巷、庭院、民居、小桥清流、林荫街道和民俗生活场景融为一体时,总会给人们带来了一种别样的体验。

随着伊宁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六根棍”马车在20世纪70年代便退出了历史舞台。近年来,为了让外地游客了解伊犁的风土人情,“六根棍”马车又现身景区,成为民俗风情游的经典景观。著名作家王蒙先生在《又见伊犁》中写道:“就连新增加许许多多的‘六根棍’马车,我觉得与其说是新添,不如说是恢复……”

资料图

前些年,喀赞其还未发展旅游业,这个片区街巷道路破旧,环境卫生很差,大部分居民收入低。年,伊宁市精心打造了喀赞其民俗旅游区,鼓励居民及低收入群体依靠各自的生活技能实现就近就业创业。年春天,卡德尔牵着一匹马挂靠在景区“哈迪克”马车队,经培训上岗后,成为一名马车夫,服务对象是来伊宁市旅游的八方游客。

当时,年近六旬的卡德尔是马车队年龄最大的车夫。老伴和两个女儿担心他干不长久,他自己心里也没底。可是,想要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盖上新房子就得勤劳。“六根棍”马车的回归,让自己的一技之长有了用武之地。他想证实一下,在“家门口挣钱”到底能挣多少。

卡德尔从小生活在喀赞其片区的阿依墩街,他说:“以前我给别人盖房子、扎扫把、看商店,啥活儿都干过,这些年靠着勤恳劳动,我把两个丫头养大了,结婚了,现在,我的孙子们都上学了。我身体很好,还‘劳动有’,我感到很自豪。”

卡德尔大叔说的“劳动有”是“有工作”的意思,它饱含对劳动的敬意。

卡德尔大叔是马车队任职时间最长的马车夫,这些年,景区的名气越来越大,游客一年比一年多。他的马车载客率一直排在车队前列。干得时间久了,他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劳动方法:每天上岗,人和马都要收拾得干净整洁。为了安全,驾车时不能跟游客随意交谈,慈祥的笑容就是最好的招牌。“由于我的马精神、车漂亮、服务好,游客抢着坐我的马车。这些年,我通过在景区赶马车挣到了钱,盖了新房子,还给我家丫头开了商店,日子美得很。”他说。

卡德尔大叔虽年逾古稀,却不肯回家安享晚年,他把“劳动有”视为自身最大的荣耀:“我喜欢在景区赶马车,身体好的话,让我再劳动10年也可以!”

图片来源新疆花城伊宁旅游

这日清晨,卡德尔大叔喝过早茶,照常驾着马车上班。路上川流不息的车辆,来来往往的行人,街边店里传出的音乐,巷道里的花香和绿荫,让他感到生活的自在惬意。

还不到中午,卡德尔大叔的马车又一次“满员”,他驾驭着新买来的马轻快地穿行在景区蓝色街巷内,暮春的阳光洒在他身上,只见他将马鞭虚空一挥,发出一声轻响,马蹄敲击路面的“嗒嗒”声、马脖子上的铃铛声,惊起成群的鸽子飞向天空。

他仰起脸,望着远去的鸽群微微一笑:不管是曾经的辛苦清贫,还是如今的富足安然,“劳动有”的信念从未改变,他享受到了生活给予自己的最好回报。

-End-来源:新疆日报编辑:阿毛审核:张琳丽监审:司元勋?新疆是个好地方“悦”读新疆

有关书的声音和味道点击“在看”更多人看到此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jn/86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