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口有肿物脱出,是痔疮还是直肠脱垂

著名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news/a_5941698.html

什么是脱肛?

脱肛也叫“直肠脱垂”,简单来说是直肠壁黏膜层或肠壁全层向下移位的疾病。狭义上的直肠脱垂是指直肠全层、环周一圈的肠段脱出至肛门外。

脱肛会带来哪些危害?

脱肛后,常见的症状是肛门坠胀、排便不尽;反复脱出还会导致肠粘膜受损伤,发生溃疡引起出血和腹泻;若脱肛没有得到及时治疗还易诱发肛门失禁等并发症。

痔疮脱垂与直肠脱垂区别

一些病人将痔疮脱垂误认为是脱肛,可是经过检查后,才得知原来把这两种疾病搞混了,其实,痔疮脱垂与直肠脱垂有很大区别。

  1、脱出形状不同

  痔疮脱垂:各个痔核间有着很明显的分界,痔核的粘膜经常会充血,由于痔核区黏膜为移行上皮(直肠黏膜柱状上皮与肛管皮肤鳞状上皮之间过渡区),因此颜色多呈现紫红色,再加上脱出后的痔核内部存在曲张血管团,所以有时会呈现桑椹状。

  直肠脱垂:早期表现多为直肠粘膜的脱出,有的为半环脱出,有的为全周脱出,这个时候中午并没有明显界限,颜色表面多呈现为粉红色,有的时候会出现一些褶皱,后期如出现直肠全层脱出,将很难看到肿物上边的褶皱,形状呈现锥状或者柱状。

  2、脱出大小不同

  痔疮脱垂:体积相对小,有时仅为某个部位的痔核脱出。

  直肠脱垂:伴有肌层脱垂时,脱出物的体积相对更大。

  3、对肛门影响不同

  痔疮脱垂:导致肛门紧缩或狭窄,痔核脱出仅是黏膜下的肌腱断裂,不伴有肌层脱出。反复的痔核脱出由于慢性炎症刺激,原痔核组织出现纤维化,且经常性的痔核脱出、水肿、炎症刺激,可导致肛门疼痛,肛门括约肌反复痉挛,最终在括约肌表层出现了纤维化增生,出现肛门变小、排便困难的情况。

  直肠脱垂:直肠脱垂反复脱出导致肛门松弛。

好好的咋就脱肛了呢?

1、营养不良

  因全身营养不良坐骨直肠窝内脂肪被吸收,骨盆底组织就会空虚,进而失去对直肠的支持固定作用以致发生直肠完全脱垂。

  2、多次分娩、损伤

  多次分娩,有会阴撕裂的可能,以致骨盆肌肉和直肠支持组织松弛无力,不能固定直肠在正常位置。

  手术、外伤损伤,容易损伤肛门直肠周围肌或神经,减弱直肠周围组织对直肠的固定、支持作用。

  3、腹压增加

  如便秘、腹泻、前列腺肥大、慢性咳嗽、排尿困难等,这些情况都容易使腹压升高推动直肠向下脱出。

  4、其它

  内痔、直肠息肉经常脱出,向下牵拉直肠粘膜。

怎样预防脱肛?

1、改善排便习惯,脱肛和不良排便习惯有密切关系。建议大家每日定时排便,尽量缩短排便时间。

  2、合理饮食,加强营养,多吃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规律排便习惯,及时改善便秘及腹泻等情况。

  3、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定期清洗肛门,保持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医院提示:

痔疮与直肠脱垂虽然是不同的两种肛肠疾病,但长期脱垂对人体危害都很大,因此发现肛门有肿物脱出等症状时,应医院就诊,对症治疗,不可久拖,以免延误病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ly/96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