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ristianBoltanski认为,他所创作的作品中将有80%会消失,但他更关心概念而非实物本身,他希望谱写战胜遗迹的神话。年,他在巴塔哥尼亚的一处偏远地区创作了《谜》。这是一组大型喇叭装置,当风吹过时,会发出类似鲸鱼叫声的声响。“百年之后,我的名字也许将被遗忘,但有人会知道,某个人曾经来过这里,试着和鲸鱼对话。”他希望在自己离世以后,人们能像弹奏音乐一样对待他的作品。
当下,他想拍摄一部有关蜉蝣的电影,这些稍纵即逝的昆虫来到这个世界,徘徊数个小时之后便离去,恰若麦克白口中的愚人。Boltanski拍了拍手说道:“那就是我们,生命如斯。”
——来自ChristianBoltanski于年《Wallpaper*》专访(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ChristianBoltanski坐在自己位于巴黎郊区Malakoff的工作室中
7月14日,著名的法国观念艺术家ChristianBoltanski在巴黎去世,享年76岁。从年伊始就代理Boltanski的画廊MarianGoodmanGallery宣布了这条新闻。Boltanski是一位用雕塑、绘画、摄影和电影领域的观念艺术大师,他最为人所知的也许是他许多作品中都搜集和寻得了匿名者们的个人物品,以及他的摄影装置,这些作品同时唤起了缺席和在场、逝去和记忆、日常生活的世俗,以及关于死亡的亘古未知之谜。
ChristianBoltanski和JeanKalman合作的《最后的教室》中的元素以及装置全貌
如今,在日本濑户内海丰岛的尽头,依然有他孤独的小屋。这里储存了来自全世界各地的心脏跳动的声音。因为车辆限制,游客需步行或者骑行到这“世界尽头”,走进这个小黑屋的三个房间,面朝大海,聆听生命的频率,录下自己的心跳,赠予希望永久与之链接生命频率的亲友。
这是艺术家Boltanski创建的心跳档案馆(LesArchivesduC?ur)。一次偶然的机会,波尔坦斯基录下了自己的心跳,随后这位艺术家将心跳声作为创作媒介。年以来,他开始在全球范围搜集人们的心跳声,迄今,已经有逾21万人的心跳被档案馆收集。
Boltanski提到心跳档案馆时曾说:“如果你去听已逝祖母的心跳声,你听到的更多是她的缺席,而非她的在场。”
心跳档案馆(LesArchivesduC?ur)内部
年9月6日,波尔坦斯基出生于法国巴黎一个普通的犹太家庭,当天也是巴黎从德国占领下解放的第十二天。在他出生前的两年,生为犹太医生的父亲被迫生存在巴黎家中地下室待了一年半。ChristianBoltanski是他的全名,而较少被提及的,是他的中间名“Liberté”是法语中的“自由”一词。虽然从未亲历战争,但是战后创伤的阴影却始终笼罩着他的家庭与童年。作为二战尾声出生的犹太人,战争和犹太身份始终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Boltanski12岁就退学,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艺术家。早年的他更多创作绘画,但在其年的个展上,人们已经能看到Boltanski将创作媒介转向了影像、雕塑以及更多观念装置上。之后他出版了第一本书《对我童年的研究和展示,-年》,在其中,艺术家试图去重塑其早年的记忆以及使用过的物件,在一些最小限度的日常物件之中揉入各种情感。
ChristianBoltanski,《Vitrinederéférence》()
Boltanski富含自传色彩,但是又从未直接描述自己的童年,而是通过不自觉地投射出现在其创作之中,这些创作超脱个人记忆,将个人情感与大众情绪链接起来。“我希望大众可以融入我的艺术,并产生情感的共鸣。”
《Zeit》,Boltanski自传
悲凉的童年记忆和家族经历成为了Boltanski一生印记,在他成长之时,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死亡”与“人类”成为了他的创作核心。死亡是生命中注定的一件事,在Boltanski看来,每个人活着都是特别的,但是逝去之后很快会被忘记?对于那些去世很久的人,我们该用什么方式去铭记?波尔坦斯基的早期作品,就是以死者的照片为主,他在家中搜集了许多死者的照片,有些是认识,更多是陌生人。
作为最早为这位艺术家策划个展的人之一,蓬皮杜艺术中心馆长BernardBlistène认为,波尔坦斯基是过去五十年中的重要人物之一。在他看来,当多数艺术家认为概念艺术止于抽象时,Boltanski为其注入了丰富的情感,且作品随时间推移愈显深度。
Boltanski蓬皮杜个展,展览现场
而Boltanski自己曾将自己描述为“悲伤的极简主义者”,钟情于选择形式简洁,而内涵丰富情感的日常物件,艺术家看来,每一个人的记忆虽然微不足道,但却包含真实独特的价值,这些搜集寻得的日常物件组成而来的作品,也成为一座不断丰富的人类档案馆。
上图Boltanski的肖像照片,他经常将这些图像应用到工作当中,譬如《EtreàNouveau》()、《Entre-Temps》()
下图ChristianBoltanski工作室内设有“Apre?s”及“Signal”系列作品中的肖像
人是Boltanski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成百上千的瑞士人民和波兰婴孩、成吨的衣物。“我始终认为,不论是一张人物相片、一件穿过的衣服,还是一次心跳、一具尸体,都代表了一种缺席。”
图一:装置《PrendrelaParole》()中的一个元素被置于工作室
下图:《PrendrelaParole》()
年,他以作品《D家庭相簿》在第五届卡塞尔文献展上蜚声国际。这是他用一位朋友的家庭照创作的装置作品,展现了中产阶级的千篇一律的日常生活。年,波尔坦斯基在作品《生命的穿越》中再次使用这些照片,将它们印在纱布上,营造出相片随时间流逝褪色的效果。
ChristianBoltanski,《D家庭相簿》(AlbumdephotosdelafamilleDboltanski,-)
ChristianBoltanski,《EtreàNouveau》()
ChristianBoltanski,《PortraitdeA》()
ChristianBoltanski,《机遇·命运之轮》()
年的上海名为《忆所》个展上,一件名为《无人》的作占据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平方米的空间,十吨的衣服堆成一座小山,高达15米的起重机重复做着抓起、抛下衣服的动作。这些废旧的衣服象征着人类,而这台起重机则寓言着上帝之手以及不可预知的命运。利用法语词汇personnes的双关语意(“人们”和“无人”),衣物所指代的人们终究化为无人境况,命运遴选机制凌驾于每一个个体之上。
ChristianBoltanski,《无人》(),Monumenta展览现场,法国巴黎大皇宫,年
ChristianBoltanski
其他重要作品
ChristianBoltanski,《Théatredombres》(-)
ChristianBoltanski,《Shadows:Angel》()
ChristianBoltanski,《EtreàNouveau》()
ChristianBoltanski《LastSeconds》()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的人生》的直播影像作品,直播终止日期定为Boltanski离世之日。
ChristianBoltanski曾于年四月为《Wallpaper*》创作特别版封面
撰文:范小块
编辑:盛文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