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半岛沿海在古代就常有鲸鱼出现,史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znlvye.com/
胶东半岛三面环海,海洋生物众多,体型庞大的“鲸鱼”也不鲜见。严格来说,鲸并不是鱼类,但人们在习惯上,还是常用“鲸鱼”的称呼(两个字比一个字顺口),为了行文方便,本文也称之为鲸鱼。如今在长岛等海域,时有鲸鱼出水的报道。而在古代,类似的情况也不少,史料当中,多次提到胶东半岛有“鲸鱼”出现。只不过,古人用的不是“鲸鱼”这个字眼,而是以“大鱼”称呼。但根据史料中记载的体型,基本可以推断为鲸鱼,下面就简要给大家介绍一番。《文献通考》载:“秦始皇三十七年,东巡,并海上,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最早出自史记)这里并没有记载鱼的大小,因此说法不一,有认为是鲸鱼,有认为是鲨鱼。不过,结合后来骊山陵墓中的鱼油灯来看,鲸鱼脂肪可能性比较大。到了西汉时期,又有关于胶东鲸鱼的记载,“哀帝建平三年,东莱平度出大鱼,长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汉代一丈大概是2.7米左右,八丈的长度也超过了20米,高度有3米多,这样的体格,恐怕只有鲸鱼了(鲸鲨虽然也有20多米,但在黄渤海相对少见)。值得一提的是,汉代胶东半岛并非现在的轮廓,当时有海侵现象,平度北部也靠海,而如今平度已经是一个内陆县市。平度出“大鱼”的事情,在当地的地名中也有体现,平度城北不远有座大鱼脊山,相传也是与鲸鱼有关。到了东汉时期,“灵帝熹平二年,东莱海出大鱼二枚,长八、九丈,高二丈馀。”这次的鲸鱼,个头显然要比平度的更大一些。不过,当时盛行“天人合一”思想,很多人认为“异物”的出现,代表了不少的预示,所谓:“海出巨鱼,邪人进,贤人疏。”以上是秦汉时期的记载,中间因为史料有限,没有查到相关的信息。而到了明清之际,胶东海边又开始出现“大鱼”。根据《清史稿》记载,“康熙三年三月,莱阳羊圈口潮上巨鱼,长六丈馀,声如雷,旋死。”在《莱阳县志》当中,也有类似事情的记载,不过时间是明末的天启:“天启三年,羊圈(羊郡)海港潮一大鱼,长六丈余,吼声如雷,旋死。土人割其肉,得千余担,骨可做屋梁。”秦汉时期的“大鱼”,都出现在胶东半岛的北部,而莱阳羊郡位于丁字湾畔,是胶东半岛的南部沿海,也算是填补了南部的空白。到了乾隆年间,黄县海边也有了鲸鱼出没的记录,《清史稿》载:“乾隆五年,黄县海出大鱼六丈,其骨专车四。”莱阳和黄县记载的这两次鲸鱼,体长都只有六丈,从表面上看,似乎比汉代的要小一些,但清代一丈有三米多,算起来也是20米左右,其实相差并不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sd/135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