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是大自然的馈赠,关于风,苏轼在《赤壁赋》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大自然中无穷无尽的宝藏,而你我却可以一起享用。”
风是流动的空气,它看不见也抓不着;它没有形象、没有色彩、也没有声音。在这一命题下。别出心裁的设计师们却施展了特别的“魔法”让风有了形象,有了色彩也有了声音。这个“魔法”就是——风动艺术装置。
01、什么是“风动艺术装置”?
风动装置运用的自然元素是风,原理是利用动力学来模拟风吹的效果。装置在风的作用下轻盈流畅、自然飞舞。使得风这一无形之物更为具象化,并且拥有了独特的美感。
风动装置节能环保,永动且不依赖电力,还能在视觉和听觉上带来双重美的享受,打造景观记忆点,给予消费者意想不到的惊喜,让项目更为出彩。与其说是“风动”,更是人们被惊艳后的那一抹“心动”。
有人说,风动艺术装置是设计师们在“风”这个命题下,利用神来之手,变的一场关于时间、空间的魔术。
今天,派小沃就为大家盘点一些国内外令人惊艳的风动艺术装置,希望这些因风而动的绝美装置,能在炎炎夏日为各位带来一丝清凉的感觉~
02、是心动啊!因风而动的绝美装置
听·风之声
随风歌唱的精灵—鲸鱼装置
漂浮在顶层隔板之间的鲸鱼精灵,设计师创造了一个没有界限的空间:鲸鱼的身体采用纵向的铝片切片,底部悬挂轻质挂片,形成叠片状的风铃。当风吹过的时候,会“叮叮”作响。
禹洲·朗廷府—叮叮咚咚石头装置
微风吹过,云状的石头风铃装置叮叮作响,引导着人们走进下沉的云中绿谷。
捕捉·风之形
疑是银河落九天—“液碎”
在洛杉矶市中心的广场上空,漂浮着银色的海洋,这是由众多银色的碎片组合的装置艺术,随风摇曳,吸引不少观众与这悬浮在空中的海合影。
这件疑似银河落九天的闪亮作品,由全息薄膜和单丝线制成,打造出亮晃晃的反光效果。
作品的目的不仅是美化广场,这是科技之美和自然之美的结合,也意在为在此地停留的人们带来了一片阴凉。
虽然「LiquidShard液碎」目前已展出完毕,但艺术之风,永不止息。
跳舞的风-奥运圣火盆
这件装置是年里约奥运圣火的圣火盆,呼应了开幕式全程宣扬的节约环保的主题,展现了科技在艺术中的魅力。
无论是面对每小时一英里的微风,还是每小时90英里的大风,它都会做出相应的反应变化,它能这样持续运作年之久。无需耗能。
灞柳风雪—西安曲江创意谷·风柳亭
风柳亭装置提取“风”元素作为出发点,打造为顶部为软质布条的艺术廊架。喧闹的都市,有这么一处地方,你安心的坐着,忽然抬头发现,风,原来是看得见的。
流动的墙—风动幕墙
Luone凯德晶萃广场
四层楼高的艺术风铃幕墙,有着超过10万片的铝板面有序排列,当风吹起时,幕墙也若隐若现。
新加坡金沙酒店
夕阳西下,幕墙上映衬出落日的余晖,美不胜收。
医院
该项目为停车场的外立面创造了一个动态的立面系统,为行人提供独特的视觉体验。通过这种方式,医院附近的人在移动时会体验到颜色和透明度的明显、斑驳的变化,沿着街道行驶的司机会体验到一种更快的、梯度的颜色变化。
韩国Scale装置
Scale像素化的墙体将室外的画廊分隔成几个独立却连贯的空间,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参观者的视觉体验。墙体的像素片在自然风力的作用下不停地开合。当风吹动、像素片打开的时候,独立的空间在视觉上重新联系了起来。
因此,参观者是否能看到墙体之后的空间和艺术品,完全取决于自然风,这种开合的交替过程也会产生一种劈啪声。同时刺激参观者的视觉和听觉,使他们能够享受到一种沉浸式体验。
03、写在最后
当消费者不再只是满足于简单的购物,社交体验和消费场景则开始成为购物中心吸客引流的利器。想要吸引消费者重回线下,为商业空间营造特色文化氛围必然首当其冲。
购物中心作为场景消费的典型代表,如何差异化发展?独具特色的风动装置或许是个不错的选择,使商业空间更富含创意与灵动的气质,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重新夺回消费者注意力。
需要注意的是,风动装置于由造型的独特性和安装的特殊性是悬浮在空中的,无过多的固定支撑,所以在设计中慎用于台风频发和风大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