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解释清楚偷的概念,案例演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有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小时偷根针,大时偷块金闺蜜给我分享了这样一件事:她上周末带着孩子去亲戚家玩,亲戚家也有一个同龄孩子,两小家伙就在一起玩玩具。而就在闺蜜带着孩子晚上回到家后,在准备给孩子脱衣服洗澡时,从孩子的口袋里翻出一个玩具来。闺蜜当时就教育孩子,说没经过把别人的允许,拿别人的东西,这是不对的行为。但没想到孩子反驳说:上一次妈妈你也是没经过我的允许,就拿我存钱罐里的钱啊!闺蜜也是没料到孩子这样说,磕磕巴巴的解释:妈妈那不是后来还给你了麽,只是借用而已。孩子却也理直气壮的说:我这也是借着来玩玩啊,等下次再去他们家,我会记得还的。闺蜜哑口无言,内心也是后悔至极。我在听说这件事后,也是颇多感慨。教育孩子不要偷东西,相信这个观念家长大多都会有告诫孩子,但是很多时候却没能真正让孩子领悟到偷的概念。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个好方法——案例演示一:案例演示这里的案例演示,其实就是一种代入模拟情景,在模拟情景的过程中,了解和感知当事人的想法。案例演示的过程中,当事人所做出的选择,都会导致不同结局的出现,也就会出现的情绪和感悟。在教育孩子理解偷这个概念的时候,案例演示会让孩子去理解和体会当事人的情绪。家长们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更清楚的认识到,到底什么样的行为是偷,偷又会给不同角度的人物,造成什么样不同的情绪体会和后果。二:如何进行案例演示关于如何跟孩子解释清楚偷的概念,案例演示的过程可以参考以下步骤:1.进行场景模拟首先就是要找一个时间,在一个合适的地点,和孩子一起进行场景模拟。这里的场景模拟也是需要多思考的,勾画出的场景需要是孩子能够理解,最好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可能会接触到的情况。只有贴切的模拟场景,才能让孩子更加容易代入其中,更能产生感同身受的体会,提高孩子的同理心,也方便接下来步骤的实施效果。2.指明偷的过程有的孩子容易把偷和拿想混淆,虽然在动作举止上是一样的,但是两方心理情绪活动是不一样的。家长要重点指出:偷窃行为,就是盗窃者在未经物主所有人的允许下,未经许可的将物品归为己有,并没有给当事人任何解释和说明,也没有给予承诺归还。家长们一定要注意解释说明这一环节,让孩子对偷的概念理解清楚。3.猜测偷盗者的想法孩子拿别人的东西,那肯定也是有原因,对这一物品的喜欢之情是一种原因,出于好奇心也是一种原因,家长都需要去了解。所以,当我们让孩子将自身代入,或者是直接猜测偷窃者当时的想法时,要注意孩子的思想感受。这样一来,或许我们就可以从根本上剔除孩子偷窃的可能,杜绝孩子出现偷窃行为。3.体会被盗者的情绪自己心爱的物品,被他人所窃取,那心情肯定都是非常难过的。感觉无所谓的孩子很少,大多都会觉得愤怒和难过,所以在体会被盗者情绪这一步骤,其实是最轻松简单的。这个环节一般就是帮助出现了盗窃行为的孩子,认识到自己所作出的错误行为,给对方造成的伤害,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提高换位思考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杜绝偷窃行为。4.讲述二者可能出现的后果最后一个步骤,就是要明确的告诉孩子,偷窃这个行为,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被盗者,情况严重了可能就会是一大损失,如蝴蝶效应一般,如果是他人救命钱,却被偷了,所带来的伤害,或许是无法想象的。而被盗者,将会对偷窃行为上瘾,当所偷窃的物品超出一定价值时,就会遭遇到法律的制裁,面临无法挽回的境遇。三:写在最后的话很多道理需要从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便开始灌输,尤其是像这种人格底线的观念教育,更是需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实例,就是因为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教育上出现了疏忽,认为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恰恰相反,未来孩子或许就是因此栽了跟头。所以,家长要多花一些时间,可以参考文中所给出的案例演示法,帮助孩子理解清楚更多人生道理。我是鲸鱼奶妈,也是3岁宝宝的妈妈,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yl/13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