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叔叔前两年刚刚退休,退休之后一直闲赋在家。每天在家养养花,溜溜鸟,老伴儿喜欢打牌或者打麻将,老两口每天下午雷打不动的在楼下小公园和附近的街坊邻居们一起聊天打牌,王叔叔有时也会替老伴儿打两把牌。
王叔叔退休之前是做测绘工作的,常年在外各处奔波,所过之处几乎都是荒郊野地、鸟不拉屎之地,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以前测绘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没有公路可走,一行几人全靠两条腿走过泥泞坑洼,每天走个十几公里都不在话下。
王叔叔聊天时总是提起,自己年轻的时候还是精壮小伙子一个,虽然皮肤晒得黝黑,但是身体素质那是相当棒。现在才退休没几年,退休之后运动量锐减,王叔叔发福得厉害,身形也走样了不少,现在感觉稍微动一动心脏就会跳得特别快,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
邻居赵大爷想起一句话说,人这一生心脏跳动25亿次,谁先跳完谁先走。王叔叔一脸嫌弃,觉得这种说法都没科学依据。赵大爷又举例说,你看隔壁楼那个黄阿姨,今年装的起搏器,医生设置的起搏心率不就固定在60次/分,说明心率保持在这个水平是最合适的,也是最健康的。
王叔叔一想,觉得这样说来貌似也有道理。王叔叔自从退休以后体重直线上升,运动耐力也不如原来好,每次量血压的时候心率一直在80次/分左右。那这样算来的话,是不是心率快真的会影响寿命?
说起寿命,现在确实有大量研究发现心率与寿命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早研究者们是在多种动物身上验证的这个假设。要论最长寿的动物,相信大家都会说是乌龟,因为我们总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
人们曾经发现过一种名为格拉帕哥斯的乌龟,这种乌龟的寿命长达年。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种动物的心率极慢,每分钟心脏只跳动6下。有的人可能会质疑这一个例子不足以说明什么问题,别着急,研究者们还发现了更有趣的现象。
早在很久之前,很多学者就发现,体型越小的动物,比如老鼠、兔子等动物的心率非常快,每分钟心脏跳动次数可高达一百多次,而寿命较短,只有1-3年左右的时间;而随着体型变大,像是马、大象、鲸鱼等大型哺乳动物,心率反而相对较慢,可慢至20次/分,反而寿命相对较长,能够存活30-40年的时间。
可能有人又会提出疑问:是不是不同体型的动物心脏不一样呢?事实上虽然不同动物的体型大小不同,但是心脏的重量与身体总重量之间的比例是一定的,都占体重的0.5-0.6%。
更加令人吃惊的是,除了人类以外,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一生中的心跳次数几乎是相同的,大约7.3亿次左右。在心跳次数基本一致的前提下,不同哺乳动物的寿命长短不一,这便使学者提出了一种推论:心跳慢,寿命长。
那么心率快慢为什么能够影响寿命的长短呢?要想说明这个问题,先从心率的快慢调节说起。
一、心率快慢是如何调节的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器官,心脏无时无刻不在跳动着,依托血液的流动为我们机体的各个角落输送着重要的营养素并带走产生的废物。所以心脏的跳动是由植物神经控制的,不像呼吸一样,并非我们能够自主控制的,故而可见心脏功能的重要性。
而心脏功能重要指标便是心率。医生在接诊病人时最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