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399.html拉萨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m.39.net/pf/a_4323399.html
来源:烟语法萌
截止至年1月28日零点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继续扩散,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呈现出倍增现象,目前死亡率未知。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例,疑似病例例,累计死亡病例82例,累计治愈56例。目前死亡率为2.86%,传染强度未知。
如此影响深远的疫情爆发,每个人都在疑问,疫情源头的究竟在哪里?众多信息将疫情的源头锁定在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民众的目光和讨论、甚至声讨一直聚集在这个海鲜市场。
1月27日,《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武汉海鲜市场可能不是新病毒在全球传播的源头》的报道。Science《科学》杂志以《柳叶刀》的这篇41位首批病例的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起源的其它说法。不论是Lucey还是Andersen,他们的推论都只发表于接受媒体的采访或者是相关的网站上,并没有经历过发表学术论文所必须的同行评议。
据报道,科研人员首次从华南海鲜市场的份环境样本中,检测到33份样品含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并成功在阳性环境标本中分离病毒,提示该病毒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销售的野生动物。然而,《科学》上的这篇论文作者却认为,海鲜市场可能不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源头。这篇由中国学者主导完成的研究论文,追踪了第一批41个确诊病例,最初一个病例12月1日即患病,且与华南海鲜市场无关,第一个感染者与后续感染者之间未发现流行病学关联。其它数据还显示,这41个病例中的13例与海鲜市场无接触史。
文章认为,中国作者在《柳叶刀》上发文的41个病例中,只有27个病例有在华南海鲜市场环境中的暴露史。此外,在时间链条上,12月8日第一位被确诊的患者也没有与华南海鲜市场的交集。根据《科学》杂志的报道,美国乔治城大学传染病专家丹尼尔·卢西(DanielLucey)说:“13个无关联病例不是个例,比例已经相当高了。”“这篇《科学》论文作者还根据研究人员提交到GenBank(基因序列数据库)中的-nCoV序列,进行了进化树分析。”北京化工大学教授童贻刚解释,他们对27个序列进行分析、推算,认为这一病毒演化成现在的样子,发生在大约10月1日。如果进化到以人类为宿主的时间点发生在10月1日前后,那么就有了2个月的时间盲区,这期间在其他环境中传播被带到海鲜市场成为可能。因此,文中推测新型冠状病毒到达海鲜市场的路径有3种,除了被一个动物、一群动物带到海鲜市场之外,还有可能由1个人带到海鲜市场。“综合41个病例,大部分病例找到了海鲜市场作为共同点,而少数病例没有关系,因此可以肯定海鲜市场是‘集散地’,但却并不一定是病毒从野生动物到人类社会的‘第一站’。”童贻刚说。
“虽然不在海鲜市场,但一定在武汉附近的某个地方。”童贻刚认为,对于溯源,最理想的是找到中间宿主,从而获得病毒存在的直接证据。卢西(Lucey)说,《柳叶刀》杂志的数据与中国最早公布的信息有所不同。根据演化生物学家安德森(Anderson)的分析结果显示,“有人在市场外就已被感染,然后把病毒带到了市场,这是我们考虑过的三种情况之一,我们的数据与此一致。”他说,“根据我们目前的数据和知识,这是完全合理的。”
卢西(Lucey)指出,年6月,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病毒一开始发现于沙特的一个病人身上,但是后续研究追踪却回到了年4月约旦的肺炎爆发。死亡的两个约旦病例证实感染了这一病毒。世界读书日·好书推荐WORLDBOOKDAY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教育部统编《中学生必读名著》名师指导+必考考点汇总,给孩子最好的语文阅读!卢西(Lucey)建议,应该对来自中国的人及动物的血样甚至包括其它动物市场的摊贩和动物,进行回顾分析,或许能从中寻得蛛丝马迹,揭示新型冠状病毒(nCov-)的起源。
目前,科技部已经成立应急专项进行病毒溯源的研究,童贻刚参与其中,他表示,未来的工作将在武汉周边的动物身上做调查,找到了真正的宿主,这将有利于彻底切断传播的源头。《财新网》1月27日报道,首例患者被曝未涉海鲜市场新冠病毒或有多个疫源地。
文章提出,根据《柳叶刀》披露的情况,医院收治的首个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发病日期为年12月1日,从文章披露的内容看,其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家人也未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至12月10日,才另有3人发病,其中两人也没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在医院收治的前41名患者中,仅有27名接触过华南海鲜市场。
“华南海鲜市场当时应该存在病毒的多点来源,而且它们之间比较分散,几十个病人又短期内同时出现,且又没有彼此接触的历史,说明感染的野生动物可能不是偶然性地进入了一家摊位,而是短期内同时进入了多家门店,这样才可能同时引起这么多人发病。”香港中文大学流行病学教授唐金陵评论道。
唐金陵也强调,这些推测是基于目前有限的数据,正确与否需要进一步调查验证。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及历史年秋,在西德的马尔堡和法兰克福、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的几所医学实验室的工作人员中同时暴发了一种严重出血热,31名患者中死亡7人,这些患者大都接触过一批从乌干达运来的非洲绿猴。科学家们对患者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了培养,分离出一种以前没有见到过的病毒。根据发病地点,将这种病毒命名为马尔堡病毒。以后,在南非、肯尼亚、津巴布韦也相继出现过马尔堡病毒感染的病例。近年来较大的一次流行发生在年至年的刚果民主共和国,马尔堡病毒造成了人感染,人死亡。
在马尔堡病毒被发现的几年后,年刚果民主共和国(前扎伊尔)埃博拉河流域的一个小村庄里出现了一种特别可怕的疾病。患者的表现主要是发热、休克,然后七窍出血而死亡。短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患病者达到多人,88%的人死亡,其中1例感染者是一位国外的旅游者,因此引起西方医学界的注意。在疾病暴发后不到6个月,科学家在电子显微镜下发现了一种和马尔堡病毒非常相似的病毒。这种病毒像长长的纤维丝,一端绕成了一个“索扣”,因此被科学家分类为与马尔堡病毒同族的纤丝病毒属。由于疾病暴发于埃博拉河流域,便把这种病毒命名为埃博拉病毒。“埃博拉”是刚果(金)(旧称扎伊尔)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事隔3年(年),“埃博拉”病毒又肆虐苏丹,一时尸横遍野。经过两次“暴行”后,“埃博拉”病毒随之神秘地销声匿迹15年,变得无影无踪。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一样,真可称得上是一种“索命病毒”。一旦被这种病毒感染,这像被病毒索住了性命,九死一生。它可溶解身体里的所有组织细胞,使红细胞凝集,阻塞血管,导致出血和器官坏死,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和可靠的疫苗,被人们称为是迄今致命性最强的病毒。年乌干达西部大流行为埃博拉病毒分型画了一个句号,迄今发现了5型埃博拉病毒,只有莱斯顿型仅感染和致死猴子,能感染人但不出现症状,其余四型对人类都有剧毒,而且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被成为第四级病毒,是人类面临的最凶狠的病毒。
埃博拉病毒虽然凶狠,但这四型对人有剧毒的埃博拉病毒均局限在非洲大陆,而且局限在中非和西非,虽然多次流行,但感染者多不过数百人,疫情范围也局限在本地区,因此并没有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危机。但以埃博拉病毒为首的烈性动物病毒一直是人类的心腹之患。人类的烈性传染病的病原最早都是来自动物,是动物携带的微生物进入人类并具备在人与人之间传播能力后形成的瘟疫。从这个角度,埃博拉病毒已经具备了瘟疫病毒的能力,相比之下,禽流感并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必须继续研究埃博拉病毒,特别是搞清其传播途径,但这一点很困难,因为埃博拉病毒一出现往往在几天内就杀死感染者,而且都发生在边远地区,流行也没有什么规律,使得流行病学研究很困难,往往等专家赶到了,流行已经结束了,埃博拉病毒踪迹全无。目前对埃博拉病毒和马尔堡病毒的疫苗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希望有朝一日能研制成功有效的疫苗。
防失联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