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04097.html
第一天,从一个问题开始
马暮暮杨德昌说,自从电影发明以来,人的生命就被延长了三倍。对我来说,看电影和看小说、读诗歌一样,是对抗死亡焦虑的行为。与看小说和读诗歌不一样的是,电影极大程度地解放了我们的感官,是人类向着全知全能——神或者克苏鲁——的进化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完整电影神话前所未有地满足了我们的自恋。
白飞飞为什么看电影?
可能是因为一个二十岁的姑娘,没有男朋友,也没有其他烟酒朋友,就想一个人没日没夜地看片儿。
至于为什么选择看电影而不是蒸米饭或者什么别的?
戈达尔说,电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
安德烈巴赞说,电影取代了一个与我们愿望更融洽的世界。
杨德昌说,电影延长了三倍生命。
看了那么多电影,我的生活仍旧十分普通,但却像经历了很多人的人生,好像的确是多赚了一点。
沈桥为什么看电影?为什么编织大把时间呈递到黑暗中,以孤独和个体的姿态,窥视他者的生活?是因为我们试图逃避庸常的现实和困境吗?还是我们渴求在银幕中寻找到缺席的存在,譬如幸福,譬如正义?
观影是一种私人解码,以自我的经历和情感,投射在银幕上,从而叠化生成个人独特的解读。所以更为浅显的说,观影更像是游戏。而游戏,可以说是人类的天赋和本能了。观影比游戏更为升华的地方在于,我们不再单纯获取短暂的愉悦,我们更注重观影后的那种滞留的情感涌动和理性启发,以此影响我们一天、一周、一年、一生。
于我而言,观影和读诗、赏园一样,都是对审美与情感的高级训练,既然是训练,便意味着日常,便意味着严肃。对于任何创作而言,细腻神经需要被影像挑逗,神圣情感需要在虚构的时空里经历和反刍,影像编码方式和技巧也不断被累积和学习。
总而言之,观影是风格练习,是情绪练习,是生命练习。而练习本身,是为了更好地去洞察和表达,也为了更好地去创作和生活。
劳拉四姨这个问题从年开始就在想了,思考的过程伴随着对电影兴趣的骤降,看片少,并且主动看过的都是不用花脑子选择的、或者很热门的电影,看完也很少有触动,换句话说是觉得自己越来越难被取悦,以至于中间一度以为我已经不喜欢电影了,很不开心。但其实到了年末,自己在恢复,这个问题也有了阶段性的解答:为什么看电影?问题不好答,因为电影让我过其他人的人生,也因为电影里有太多美女。反过来看就简单多了:不看电影,对我来说是一种偷懒,一种自以为是的止步不前,不看电影我不会开心,不会对自己满意。目前来说就是这样。
莺啼山客犹眠生活总有很多桎梏,而在别人的光影里,总能目睹千百种人生,体味别人的喜怒哀乐。
大概是人类创造出的另一种共享人生的方式,也是获取自由的方式。
卡壳发现世界,了解自己
Lethe其实喜欢看电影从来都没有什么理由,只是这件事情的时候愉快又自在,那么对我而言,去看就好了。看到的一切都不知觉间化作了生命的一部分,有时我会模仿电影中的桥段去做一些事情,却得到迥然相异的结果,为什么生活和电影不一样?这个得不到解答的问题或许隐藏了某些答案:电影赋予生活另一种可能,即便是实现不了的那一种。
绳断退一步讲,为了和那些时光同在,部分是回忆,部分是生活,部分是幻想;进一步讲,为了大开眼戒和点一盏灯。
乌鸦鸦鸦一月看「鲸鱼马戏团」像是发现了只存在电影世界里的神迹,有一瞬间我感觉自己像是抓住了那束光。七月重看「RealityBites」,哭成傻逼,Ethan说:“Theonlythingyouhavetobebytheageof23isyourself."十一月看「比海更深」,树木林希奶奶说:“很简单的,人生这东西,还是很简单的。”这是今年有关电影最爱的三个场景。
总在想,电影带给我了什么?两年前做戴爷「影片精读」录音集时,我写过:“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可以自足亦难止孤独。而电影给予我们寻找同类,开掘自我的途径。在电影中,我们浅尝辄止,抑或骋目神游,在开阔的陌生的兴奋的新世界里捕获鲜活尊贵的个体生命体验。”现在来看,这些都没变。只不过发现更有趣的或是更符合目前心境的地方在于:我开始思考“生活为什么和电影不一样?”耶,这可真是个好问题。
Shepherd《一一》里面,胖子对婷婷说:“电影发明以后,人类的生命比起以前延长了至少三倍”,这句台词大概这就是我的“影迷生涯”的起点。电影的出现让我们第一次有机会见识到遥远的地方他人的生活,可一部好电影绝不只是感官世界的复现,更是一条通向每个人内心的道路。电影或许并不会帮你超越现实的困境,但总会有那么一两个时刻,它会在黑暗中燃起几点火花。
DreamReaver在知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