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科学是食品工业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撑,食品科学学科是一个综合性强、理论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的交叉学科,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学科。迄今,我国各地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逐步建立起较完善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体系,食品科学得以快速发展。《食品科学》特开设“食品专业面对面”专栏,为大家详细介绍国内各个院校的食品专业、优秀科研团队及其发展前景,今天介绍的是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UNIVERSITYPROFILE
浙江工商大学介绍
浙江工商大学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浙江省会城市杭州,前身是创建于年的杭州中等商业学堂,创校之初即为我省商业教育之先驱,也是我国最早创办的商业专门学校之一。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杭州商学院,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浙江工商大学。百余年来学校一直秉承商科办学传统,尤其是年从原商业部直属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以来,学校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以经济学、管理学学科为主,法学、工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年,学校被确定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统计学、工商管理学科入选省优势特色学科名单。学校拥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历史学、哲学、艺术学等9大学科,拥有博士学位、硕士学位、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外国留学生、港澳台学生招生权。现有全日制本科生余人,各类研究生余人,留学生余人,各类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2万余人。学校坚持“专业成才、精神成人”的人才培养理念,构建了基于“文化引领、融合创新、一体多元”的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拥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4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7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7个。现设有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8个本科专业(招生专业56个)。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3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9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慕课获评全国首届“最美慕课”。学校面向全国28个省(市、区)及港澳台侨招生。全国普通本科新生录取的重点率超过95%。先后入选教育部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学校拥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9个硕士专业学位门类,设有4个博士后流动站。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中,我校统计学进入A类学科,工商管理、应用经济学、外国语言文学、食品科学与工程、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个学科进入B类,评估结果位列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前列。农业科学、工程学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其中农业科学居前5‰。学校拥有一批高层次科学研究平台: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培育基地,1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1个教育部互联网应用创新开放平台示范基地,3个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1个浙江省重点培育智库,2个省新型高校智库,1个省“一带一路”建设智库,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A类),6个省重点实验室,4个省工程实验室,3个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浙江省统计科学研究基地,2个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同时还拥有6个浙江省重点创新团队、6个浙江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2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成果突出,曾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优秀成果奖。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浙江省重大战略决策,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水平。落实高教强省战略,深化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战略合作,成立“之江大数据统计研究院”和“长三角(先行)法治研究院”。服务浙江“重要窗口”建设,成立重要窗口研究院。服务海洋和大健康发展战略,成立东海食品研究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与阿联酋沙迦大学合作共建“丝路学院”。落实产教融合战略,以新机制建设泰隆金融学院、中国(杭州)跨境电商学院等。建成一批高水平智库,以现代商贸研究中心、浙商研究院、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台湾研究院等为代表的重点研究基地和高层次科研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与高端引领。指数研究团队与地方政府、企业联合研发的20余个“国字头”指数被誉为经济风向标,7个指数由商务部“商务预报”权威发布。学校主办的浙商博物馆,连续承办五届“世界浙商文化论坛”,成为展示浙商成就、传播浙商文化、弘扬浙商精神的重要窗口。学校出版的《商业经济与管理》和《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双双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类以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检索(CSSCI)“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分别被评为“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学术影响因子居全国前列。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是浙江省3个高校出版社之一。学校现有教职工余人,其中专任教师余人,博士生导师余人,正高职称余人,副高职称余人,博士余人。拥有双聘院士、长江学者、国家杰青、浙江省特级专家、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年起,学校与加拿大魁北克大学合作培养项目管理硕士(MPM)。年,浙江工商大学法语联盟成立,是法国法语联盟在浙江省的唯一合作伙伴。年,学校与比利时西弗兰德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已成为比利时最大的汉语培训基地。年学校发起并成立了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IUCoFSN)。年与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合作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为该领域国内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年,学校获批为“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学校国际学生分别来自全球个国家和地区。与美、英、德、法、加、澳、新、日、韩等50多个国家的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了多形式、跨层次的合作交流。
学校占地面积.67万平方米,分为下沙校区、教工路校区和杭州商学院桐庐校区。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69亿元,教学用计算机台,网络多媒体教室个。图书馆纸质图书.34万册,数字资源GB。
浙江工商大学秉承“诚、毅、勤、朴”之校训,正在大力实施“创新强校,特色名校,融合发展,力争一流”发展战略,奋力建设立足浙江、服务国家、贡献人类的卓越大学。
SCHOOLPROFILE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概况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浙江工商大学中一个以大商科为背景,具有鲜明工科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的学院,涵盖从全日制本科生到博士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大学教育体系。
本科教育及平台: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三个面向全国招生的本科专业,其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浙江省重点专业、“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和“十三五”浙江省特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浙江省一流专业和重点专业、“十二五”浙江省特色专业和“十三五”浙江省优势专业;建有国家首批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生物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十三五”省级重点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浙江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团队。根据中国大学排行榜(邱俊平版),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排名:5★+第2名/;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排名:5★-第15名/。学科建设及平台: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设立博士后流动站、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食品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和浙江省一流学科(A类)。学院现有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浙江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功能食品制造浙江省工程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水产品加工技术研究联合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果蔬保鲜与加工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轻工业糖醇应用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全国功能发酵食品消化与营养评价中心、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浙江省海洋与渔业科技创新平台水产品加工等科研平台。拥有浙江省水产品加工产业重点创新团队和浙江省生鲜食品贮藏加工与安全控制高等学校创新团队。为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院与美国MONELL化学感官中心成立感官科学实验室,与英国利兹大学成立食品口腔加工联合实验室,与新西兰梅西大学成立食品消化与营养联合实验室,并联合英国利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等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大学联盟,依托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际大学联盟成立食品科学与营养国际博士后创新中心;浙江工商大学为浙江省食品学会理事长单位。
科学研究:围绕学科5个方向开展研究。食品科学与营养——围绕食物成份及微结构在消化道过程中演变规律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为研究核心,探索食品营养的现代科学问题。食品质量与安全——开展食品感官科学理论技术及食物供应链中各类危害因子的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及仪器研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开展水产品的加工、安全与质量控制技术研究,解决水产品加工与贮藏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开展农产品产后生物学基础、加工品质控制技术及绿色保鲜技术的研究,传统食品现代加工和品质控制、农产品活性物质和天然防腐剂等开发研究。食品生物技术——开展乳酸菌细菌素生物合成、遗传调控、抗菌作用模式和益生菌功能等研究,推进发酵食品产业的发展。“功能性乳酸菌靶向筛选及产业化应用关键技术”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二奖。食品学科(归属农业科学大类)ESI排名接近0.4%。
师资及教学科研条件:师资力量雄厚,年龄、职称梯队结构合理,共有教职工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8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2人,正高职称33人,副高职称4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0人,专任教师具有海外工作和培训经历的超过75%。分下沙和教工路二个校区,实验室总面积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亿元,3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台(套),在学科专业范围内已建成国内先进、省内领先的教学科研实验室。
人才培养:目前在读研究生和普通本科生0余人。设有“旭明-司必林”、“金家麟”、“荣盛控股"和“宗树义”等专项奖学金,以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为进一步提高本科生的综合素质,实行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导师制,在培养计划中设置了“创新创业学分”和“素质拓展学分”,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可以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研究,使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学院学生多次获得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浙江省各类学科竞赛的金奖、特等奖。近三年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一流院校研究生的年均升学率在30%以上,届更是达到了41.7%。与英国利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卡迪尔·哈斯大学、日本芝浦工业大学、日本国立香川大学等20余所国外高校签订了学生联合培养和学术交流等协议,为品学兼优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交流和深造创造机会。DISCIPLINEPROFILE
专业介绍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级一类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拥有国家级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中心、国家首批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计划基地
●通过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专业认证,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01
专业介绍
本专业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和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专业以全方位育人、促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核心,融合新工科与新商科、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于一体,培养适应新时代国家食品安全健康战略和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具备工程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系统融通能力和商业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科学研究、产业创新以及智慧监管的一流专业人才。
02
主要课程
食品品质学、食品卫生学、分子食品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营养生物学、食品检验学、食品感官科学、食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食品质量与安全信息化管理、食品安全行政法规与管理、动植物检验检疫、食品毒理学等。
03
就业去向
食品行业行政监管部门、国家监督检验机构、中国海关、食品相关企事业单位、教学科研单位等,毕业生能够胜任上述机构中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行业市场监督管理、食品质量及安全管控、产品开发研究、食品科学研究等工作;专业也为研究生教育提供优秀生源,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达54.35%。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专业认证。
●浙江省一流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
●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流动站的完整人才培养体系。01
专业介绍
本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国际食品科技联盟(IUFoST)专业认证,是浙江省一流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和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培养具有食品科学和食品加工专业基础知识,接受食品加工、食品工程设计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食品加工、贮藏和食品资源综合利用能力,能从事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02
主要课程
食品化学、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检验与分析、食品工程原理(化工原理)、食品机械与设备、食品工厂设计、食品贮藏与保鲜、食品工艺学、食品工艺学实验、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学、食品营养学、食品新产品开发等。
03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应各类食品生产及相关企业的食品工艺设计、新产品开发、食品原辅料和成品的质量管理和检验、食品市场营销等工作;能胜任工商管理、标准计量、商品检验和卫生防疫等领域与本专业有关的工作;能从事食品研究和教学单位的工作,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录取率达48.28%。
生物工程专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拥有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培养体系。
●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01
专业介绍
培养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程应用技术,在生物技术与工程方面受到良好训练,可在此领域从事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等的高级专业人才。
02
主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与实验、发酵工程、微生物代谢工程、生物反应工程、机械设计基础、化工原理、生物工程设备与工厂设计、生物企业管理与GMP实施等理论和实践课程。
03
就业去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适应于食品发酵、生物制药行业、农业生物工程、能源或环境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可在以上领域的企业从事生产、研发、营销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在监督检验部门从事相关的检验、检疫及管理工作;也可在高校、科研部门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工作,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录取率达58.33%。
ACADEMICLEADERPROFILE
学科带头人
顾青教授
顾青,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导,院长,浙江省特级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担任浙江省食品微生物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浙江省食品营养与功能性食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负责人,浙江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乳酸菌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食品学会常务理事,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新世纪人才工程”(重点层次),首批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评审专家。在荷兰乌特勒支大学、丹麦技术大学和英国Cranfield大学访学2年。一直从事益生菌和益生元、发酵乳制品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多项,已取得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绩,在Top期刊FoodChem、AMB、FEMS等国际TOP杂志上发表SCI论文余篇,论文被他引8次,出版专著3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第一完成人)、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等科技奖项。围绕功能食品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成果经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与娃哈哈集团、浙江一鸣食品、新希望、浙江新银象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企业紧密合作,技术推广应用,社会经济效益显著,不仅为企业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引领行业的发展。
编辑/责编:张睿梅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浙江工商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编辑部拟定于年8月14-15日在北京举办“第十届食品与生物学科高水平SCI论文撰写与投稿技巧研修班”,为期两天。欢迎您参加此次培训班。长按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