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一个匈牙利人在中国的旅行

著名青少年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433775.html

“十月末的一个清晨,就在冷酷无情的漫长秋雨在村子西边干涸龟裂的盐碱地上落下第一粒雨滴前不久,弗塔基被一阵钟声惊醒。”年,31岁的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László)在《撒旦探戈》中借医生之手写道。9年后,塔尔·贝拉(TarrBéla)将它搬上了银幕,由拉斯洛亲自担任编剧,长达分钟的电影里,塔尔·贝拉气势恢宏的长镜头和拉斯洛天马行空的复杂长句之间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瘸子、骗子、卖淫姐妹、偷窥狂、黑猫以及自杀的女孩由此获得了另一个维度的生命。

《撒旦探戈》中文版的译者余泽民——一个80年代末出走,旅居匈牙利的医学生——评价拉斯洛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忧伤主义者”,这在他与塔尔·贝拉合作的电影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撒旦探戈》中最后用木板封死门窗,预示着骗局结束,圆圈走向闭合的医生,《鲸鱼马戏团》里暴乱结束后被遗弃在广场上的带有某种政治隐喻的鲸鱼,以及在《都灵之马》的第六天,井已枯、油已尽,面对残存的火光和桌上的土豆,告诫女儿“我们必须得吃”的父亲,两人总是习惯于令人掉进绝望、堕落和毁灭的情绪当中,雅克·朗西埃在《之后的时间》(BélaTarr,letempsdaprès)中引用导演自己对《都灵之马》的评价说:“它毋宁是一部让人再也不可能倒退到它之前的影片。”

《都灵之马》()

年曼布克奖的揭晓让拉斯洛进入了中国文学界的视线,然而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中学时精通拉丁文,大学学习法律和匈牙利文学的犹太人和中国的缘分比中国人认识他的时间要漫长得多。年,拉斯洛出版了游记《天空下的废墟与忧愁》(Destructionandsorrowbeneaththeheavens),里面记录了他年在江浙沪一带旅行的经历,在年的英译本中,拉斯洛故意营造出了一种疏离感,他在文中并不以“我”自称,而是给自己起了一个叫斯坦因(stein)的代号,试图以第三视角去观察与追问中国人和中国文化,不过在游记后半部分拉斯洛还是暴露了自己的身份,因为他说在斯坦因这次去中国之前,曾和一个中国朋友在慕尼黑会面,两人聊起了斯坦因年的那次中国之旅……

余泽民在《撒旦探戈》序言中表示,拉斯洛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公民,尽管我每次看到“世界公民”这个词,都会想起雷老师的悲观看法:“我们永远都不会成为一个很好的世界公民,因为我们总是会偏重于某一个领域,没有一个人可以非常公平地、很同情地去了解这些”,不过我依然尊重对异域有着强烈好奇心的人。90年代的拉斯洛满世界乱窜,东欧、西欧、北美、再到东亚……年他从蒙古前往中国,并根据这次经历写下了《乌兰巴托的囚徒》,旅行结束后,痴迷中国文化的拉斯洛一直梦想再次前往中国,关于年中国之旅的缘起,余泽民说:

“这个‘中国计划’他酝酿了好久,直到年5月才得以实现。那一年,西欧的一家国际新闻组织从世界范围选出十二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请他们各选一位自己崇拜的人,然后沿着他的足迹实地游访,写一篇报道。与拉斯洛同在名单上的还有马尔克斯。拉斯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白,决定沿着诗仙的足迹走一圈。我理所当然地做了他此行的随行、翻译和助手。”

写这篇文章之前,我花了不少时间搜索,然而并没有找到这家国际新闻组织叫什么名字,拉斯洛为这次旅行写下的游记《只是星空》(CsakACsillagoség)也没有提到这件事,所以这个问题留待日后查证好了。

《天空下的废墟与忧愁》英译本,

不管缘由是真是假,年4月30日,拉斯洛的航班降落在北京。一个多月后,在王府井的一家酒吧,拉斯洛向余泽民的家人介绍了这次寻李白之旅,两人五一出发,先去了泰山,然后是曲阜、洛阳和西安,接下来前往成都和重庆,再顺长江而下经过三峡……

“很不错的旅行,那么你感兴趣的是什么,或者说你主要想寻找什么?”

“我喜欢李白,我想和在火车上或是街头遇到的中国人讨论他,我也想走一走他走过的路,但是现在我可以告诉你,这场旅行经过了几个月的辛苦准备,只是为了一个简单的目标:我想亲眼看看李白曾经经历过的那片星空。正是李白的存在,这片星空变得更加有意义。”

拉斯洛游记的全名应该叫做《只是星空:追寻李白和最后一个古代中华帝国的脚步》,不过游记重点记叙的是拉斯洛和各行各业中国人的交流,对李白的生平反而着墨不多,这场旅行与其说是寻李白之旅,倒不如说是找寻古代中国和现代社会的联系。旅行从泰山碧霞祠开始,在这里,拉斯洛和几个道士共进了午餐,道士们一边问他会不会用筷子,一边说他长得像亚洲人,他们谈到道士的生活,《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以及“道”的翻译,拉斯洛最后问道:“你觉得旅游业对你的生活造成影响了吗?”

其中一个道士含蓄地说:“国家拨款重新修缮了道观,但和保护传统文化相比,可能更多是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在曲阜,一位人力车夫告诉拉斯洛,如果李白来过曲阜的话,他估计不能亲自到孔庙去。在被问及他对李白的印象时,他表示,自己小时候学过一些诗,其中有没有李白的诗已经忘了,但肯定有杜甫的作品,不过大家只是朗读,弄不明白这些诗的意思。

寻李白的前两站算是失败了,到了第三站洛阳,拉斯洛则更加失望,年的洛阳在拉斯洛笔下,和《天空下的废墟与忧愁》中的南京一样,都让人联想到东欧平原与破败的匈牙利村庄,仿佛一切古老的东西都消失了——以至于年在上海与一位文学史学者交流时,拉斯洛仍然保留古典文化在当代中国已经消失殆尽的观点。到达洛阳的第二天,送他去白马寺的司机在车上向他科普当地对付外地游客的骗局,拉斯洛不禁怀疑,这是当年李白生活过的城市吗?在洛阳的一家餐馆里,拉斯洛对老板说,他想看看老洛阳,得到的答复是,古老的东西已经不剩什么了。

KrasznahorkaiLászló(-)

这场旅行中最接近李白的地方或许是西安,尽管李白在长安生活了不到两年时间,但这足以引出拉斯洛探究的另一个核心问题: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起到的作用。在西安,陕西省作协的李星招待了拉斯洛一行,拉斯洛问这位中国作家,李白作为一位有名的诗人来到长安,进入翰林院,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国古代有一个叫做‘士’的阶层,类似于现在的知识分子,他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想在政治上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也有人希望保持与政治的距离,因此我认为李白是一个典型的‘士’。”

“我很喜欢李白自由独立的个性,所以很难想象他在皇帝身边的情形,在宫廷里,一切东西都被束缚住了,他是如何遵守这些宫廷规则的?”

“成为‘士’的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进入文官系统,这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李白也无法避免。但李白的价值观使得他在长安的经历非常短暂,他的仕途可以说是失败了,不过这或许是他能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原因。”

“根据一些传说,李白和杨贵妃之间……”

“不,不可能的,你想多了。”

“……那么李白和儒家与道家的关系是怎样的?”

“李白信奉的是儒家这一官方思想,在政治上失败后,他的确转向了自然,但这不意味着他信奉道家思想。李白有两句非常著名的诗叫做‘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看不起权贵阶层,但并不反对皇权,相反地,他总是表现出对皇帝的尊重,所以我认为李白仍然是一个典型的儒家知识分子。”

“李白的诗歌具有怎样的意义,最重要的是,他是如何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的?他给当时的唐朝带来了什么新东西?”

“他是自屈原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他进一步发展了屈原诗歌的精华部分,也就是浪漫主义。”

“对我来说,李白的形象非常鲜活,那么他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白的诗至今仍有很强的生命力,他不仅为中国人留下了诗,还有他的精神。李白不仅是中国诗歌的一座高峰,也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座高峰,他与当今的知识分子具有一些共性:我们仍处于一个难以保持个性的时代,现在是时候该唤醒人的个性了。”李星又补充说,“在得知你的来意后,我又重新读了一些李白的诗,惊讶的是,我感觉我在和一位当代诗人对话。”

“最后一个问题:如果你有机会对李白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我会告诉他,远离朝廷和政治,过你自己的生活,写你的诗,这样你就不会受苦了。”

《只是星空》中没有记载西安之后的旅程,当两人回到北京,和某位知识分子总结这次旅行时,拉斯洛说,他一路上一直和中国人讨论李白和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意义,对方回答,李白无疑在中国思想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即使是20世纪上半叶的诗人也都推崇他。不过如果在当下提出这个问题会十分尴尬,因为当代的诗人很多都不读李白,不读杜甫,不读红楼梦,这是最让他感到悲哀的地方……

年6月12日,在余泽民和他母亲的陪同下,拉斯洛来到北京机场准备结束这次旅程,拉斯洛无比敬爱余泽民的母亲——这个年出生,一辈子行医的老人,在年的游记中,专门有一章记录了拉斯洛和她的谈话。他和他们挥手告别,经过漫长的等待,登上了前往苏黎世的飞机,恍惚间,他又一次在窗玻璃上看到了十八年前去世的父亲——和他在前往中国的航班时一样。

P.S.《只是星空》全文近三万字,由于翻译问题和某种原因,删去了许多内容,尤其是拉斯洛在北京与某位知识分子针对当代中国的讨论,比较可惜。另外,我读的《只是星空》这一版本的开头还附有匈牙利语翻译的李白的《清平调词三首》,机翻成英语后惨不忍睹,但很正常,因为塔可夫斯基在80年代就已经告诉我们:诗,是不能被翻译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zz/90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