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潜龄,她像鱼儿一样活在深海里

?我想去水中。我想去看鱼,真正的鱼,而不是在实验室里的鱼。

?没有蓝色海洋,就没有绿色陆地。

?没有穿戴过面罩和脚蹼潜下大海,人们就不会意识到,每一勺的海水里都充满着生命。

—西尔维娅·厄尔SylviaEarle

深海女王

HerDeepness

西尔维娅·厄尔被《纽约时报》称为“深海女王”(HerDeepness),厄尔的中文名字叫“海儿”,海的女儿。

西尔维娅·厄尔,对于潜水员来说名字肯定不算陌生,她是潜水届女神泰斗,《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称其为“深海女王”,《时代周刊》将她评为“地球英雄”。

厄尔参与过众多电视节目的制作,并在70多个国家进行过关于科学、技术和探险的讲座,包括几次联合国大会。厄尔博士在年被美国《时代》周刊命名为第一个“星球英雄”。

她是美国国家地理学会常驻海洋探险家、海洋学家、探险家、作家、讲师,曾担任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首席科学家。

她被誉为“活着的传奇”,80多岁的她是女子单人轻装潜水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同时是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首位女性首席科学家,“谷歌地球”海洋版块咨询委员会主席。

署名发表超过本有关海洋科学的出版物,包括许多儿童读物,并获得了多项国家级和国际级荣誉。领导过多次全世界范围探险活,水下研究及探险时长累计小时。

年,厄尔身穿硬式潜水服下潜米;年,她驾驶单人潜水器下潜0米,分别创下两项女子深潜世界纪录,至今无人能破。

“我从来不为破纪录而潜水,但一旦有新型潜水设备诞生,我总是乐于成为第一个试用者。”这大概就是身为科学家的厄尔和那些破纪录狂人的区别。

她有着科学家的理性和冷静,也有着对海洋的无限深情,多年来不知疲倦地著书、演讲,呼吁人类爱护覆盖了地球表面71%的海洋。

她希望更多人成为潜水员,“只有当你看见了,你才会关心。”

与海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谈起为何会选择以海洋为职业,厄尔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她对海洋的兴趣和热爱源于3岁时随父母到新泽西海岸的一次度假,从此爱上了海洋且一发不可收拾。

海洋为她打开了一座宝库,成为她一生的挚爱。尤其是海底,“仿佛巨大的宝盒。”她说,“潜入海底,你就打开了沉睡已久的地球历史宝藏,从中能探知地球的现在和将来。”

第一批潜水员

厄尔与大海超过半个世纪的情缘,自随家人从新泽西州搬迁到佛罗里达州西海岸。墨西哥湾就在家门口,她的世界从地面延伸到海洋,辨认海洋动植物成为她少年时光最大的乐趣之一,就像住在一个巨大未知世界的边缘。她还无师自通地把自己看到的动植物画在本子上,并写下观察笔记。

在厄尔少年时期的20世纪50年代,休闲水肺潜水刚刚在美国兴起。17岁那年,厄尔认识了一个拥有硬式头盔潜水设备的人。

借助于潜水设备,她无需再憋气潜水,能潜得更深更久、看到更多,并从此迷上了潜水。年,18岁的厄尔成为世界上第一批水肺潜水员。

厄尔并不满足于在海里玩耍戏水,她利用潜水技术去获得第一手的海洋生物资料,先后攻读学士、硕士及博士,通过科研了解海洋、探索海洋。她以东墨西哥湾褐藻为题撰写博士论文,并为此开始收集海洋生物样本,至今拥有超过2万种。

随后,厄尔迅速成为海洋生态和植物方面的顶尖科学家,也是世界知名海洋学者中屈指可数的女性,她获得的奖项和荣誉博士学位多得像节庆中的五彩纸屑一样。

不仅如此,海洋里还有了以她命名的生命—海胆DiademaSylvie和海洋植物Pilinaearli。

第一支女子深海探险队

尽管在科研领域硕果累累,但在年以前,厄尔的知名度仅限于科学界。那一年,她率领世界上第一支女子深海探险队在海底生活了两个星期,得到媒体的密集曝光,成为举国知名的女英雄。

年,美国海军和宇航局联合发起“玻陨石计划”,拟把一批科学家送到维京群岛海底50英尺(15米)深的封闭实验室连续生活数周,以考察长时间水下生活对人体的影响。

那时,厄尔已经累积了超过0小时的水下科考时间,比申请这一项目的其他科学家都要长,但她的申请被拒绝了。

封闭实验室里生活数周

因为性别而非科研水平被拒,厄尔就跟“无法接受男人和女人在水下共同生活”一般,无法接受这样的理由。要知道,她可是世界上首位透过潜水器舷窗凝视海洋的女科学家。

年,她搭乘世界上第一艘现代潜水器下潜至巴哈马海底英尺(30米),当时她已怀孕4个月。

于是,“玻陨石计划”第二年,厄尔再次申请,她带领另外四名女科学家组成全女班科考队,让负责人再也找不到拒绝的理由。

这支探险队在海底呆了两周,全天候承受着2.5个大气压,回到水面前需要花14个小时减压,以排除体内累计的氮气,避免减压病。

媒体对这支探险队进行了热烈报道,称之为“水下宝贝”。当她们返回陆地后,迎接她们的是热烈的抛彩带仪式,以及一次白宫接见。

玻陨石计划执行中

曾经有记者问厄尔博士,作为女性潜水员,跟男性有何不同,她笑着回答:“区别就是,我注意到有一半的鱼是雌性.有人担心会遇到食人鲸,但我不是人(‘man’一语双关,既指‘男人’,亦指‘人’),所以没什么好害怕的。”

右二为厄尔

第一次海底独立行走

探索海洋60年,厄尔一直勇于尝试新型潜水设备。年的邦德电影《之最高机密》,出现了一款叫JIMSuit的硬式潜水服,那时候,全世界仅生产了19件JIMSuit。然而,厄尔早在两年前就试用过JIMSuit,比素来引领科技潮流的邦德还要早。

在JimSuit里,准备下潜

那是在夏威夷瓦胡岛海域,厄尔穿着JIMSuit,攀在一台潜水器外,随之下潜至海底,然后脱离潜水器自由漫步2.5小时。

从下潜到返回水面的全过程,她呼吸着潜水服内的空气,除了一条让她和潜水器保持联络的通信线,潜水服内的她与外界完全隔绝。

这是一次载入史册的深潜纪录——在英尺(米)深的海底独立行走。而在此之前,深潜潜水员都需要一根管子连接水面以获得氧气,就像胎儿通过脐带连接母体。

厄尔的成功,意义不仅在于一次世界纪录,也在于通过实际测试证明了JIMSuit的深海性能。

JIMSuit外壳承受的压力是地面的近40倍,内部则保持与地面空气一样的气压,让潜水员免受海水挤压,但潜水服出现任何小问题都可能给潜水员带来危险。

然而对于厄尔而言,她体会到的不是紧张,而是至今难忘的美妙:视野比在潜水器里开阔得多,下潜的过程不是太长,而是太短,因为眼前有如此多的生物让她目不暇接。她尤其记得,“有许多像竹子一样的珊瑚,发着幽幽的蓝光。”

第一次单独下潜0米

瓦胡岛不但给厄尔带来一次世界纪录,还给她带来了一段婚姻。

年代初,厄尔使用潜艇设计师格雷汉姆·霍克斯设计的潜水器在瓦胡岛海域为ABC电视台拍摄海洋节目,两人因此结缘。霍克斯是潜艇界赫赫有名的人物,在上世纪的最后20年,世界上70%的载人潜水艇都出自他之手。

年,在厄尔的见证下,霍克斯驾驶自己设计的潜水器“深海漫游者”(DeepRover)下潜至0米,创下单人潜水器的深潜世界纪录。

次年,也就是她和霍克斯结婚那一年,厄尔驾驶深海漫游者下潜,平了霍克斯的纪录,同时创下这一类别的女子世界纪录。

在DeepRover驾驶舱

“在那片人迹未至的海床上,蛇尾海星像夜幕上的星星一样点缀着,它们身上的格子状花纹清晰可见,还有无数发光的生物体令我目眩神迷。”厄尔说。

在阳光不能到达的深海,海洋植物生长繁茂,化合作用(Chemosynthesis)代替光合作用提供能量循环。

第一位女性首席科学家

年,由美国总统亲自任命,厄尔成为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任命的第一位女性首席科学家。

随后,她飞往科威特,去监控人类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污染事件—伊拉克把万桶石油故意倾倒到阿拉伯湾。但仅仅18个月后,她就辞去这一职位。“我感到自己变得干枯,我想要花更多的时间在水下。”

建立海洋保护区

除了继续对墨西哥湾植物编目和对座头鲸观察,推进深海潜水器的研制,厄尔还致力于推动更多海洋保护区的建立。

“海洋就像一张地球的资产负债表,上面的债务已经快要失去控制。”她说,如果人类继续像过去50年间一样对待海洋,我们将成为见过鲸鱼这类海洋庞然大物的最后一代。

厄尔在北京演讲

在投身海洋探索的半个世纪里,厄尔主持了超过70次海洋科考,也亲眼见证了海洋生物的衰退。在过去一个世纪,90%的大型鱼类已被人类捕杀。

“这个世界的许多角落,我都是第一个到达的人。人类已经到达南极北极,已经登陆月球,却只了解了5%的海洋。”

厄尔说,她并不想独占这片广袤的神秘世界,而是希望更多的人尤其是普通人来亲眼见识,希望更多人成为潜水员,“只有当你看见了,你才会关心。”

整理自环球潜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zz/981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