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m.39.net/pf/a_6084104.html
小鹿角·中国音乐财经博览会已于4月13日在北京圆满落幕。这届博览会上,百余位嘉宾都分享了他们对于行业的观察和见解。今天我们将带来博览会的第一波回顾,来看看到场嘉宾都亮出了哪些金句吧。
音乐产业不同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必须首先具有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基础,但同时又必须要具备能够通观全局的能力。
——冯亚,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她谈及全产业链视野下的音乐产业人才培养时如此表示。
(音乐教育)关键是让大家知道,不是说学钢琴就是弹曲子,得有一种持续性,让你能由内而外感受到(其中的乐趣),而不是逼着你。
——刘欢,北京迷笛艺术传播有限公司CEO,谈到当前迷笛的教育理念,他表示考级只是一个“尺子”,不应该成为音乐学习的束缚。
教育工作最大的瓶颈之一是在师资上,传统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可能会缺乏实践;纯从社会上招聘的酒吧乐手又缺乏传统院校的理论知识。这些都非常考验老师的教学。
——汤佩弦,牛班联合创始人,谈到当前音乐教育行业面临的问题时如此表示。
音乐教学的内容是可以标准化的,但现在还确实没有办法那么标准化,加上整个教育产业又被互联网标准化的商业模式所裹胁,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邓柯,知名乐评人,在回答“音乐教育行业为什么很难产生新东方这样的大公司”的问题时,他表示当前中国的音乐教育还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
整个音乐教育我建议大家可以从三个维度去思考,首先是年龄,到底是教育儿童还是成人;其次是目的,到底是专业还是兴趣;最后音乐类型,到底是传统还是流行。
——颜聪,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理事,表达对于当前音乐教育发展状况以及儿童素质教育规范化的看法。
我们所有的人都是“义工”,所有的人都真的觉得应该为这个行业做这个事。如果CMA今年还是用这个原则做下去,有一天它一定在规模、形态、资金各方面都更能代表这个产业的价值。这也是我们非常坚信的一件事。
——徐毅,太合音乐集团总裁暨首席执行官,表达对于唱工委音乐奖(CMA)的期许。
现在音乐形态变化很大,但不论怎么样,音乐的核心价值是质量跟情感。所以我们希望这个奖不论什么时代、怎么变化,都能够把这个东西找出来,坚持下去。
——詹华,音乐企划人、经理人,他如此阐述唱工委音乐奖(CMA)的使命。
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有没有耐心,我们有没有足够的热情去做出好东西?音乐这个风口一旦到来,还是会“落”到真正有才华的人手里。
——李岱,华人文化控股集团音乐总裁,文旅地产与现场娱乐副总裁。
专业的、纯粹的爵士乐学习者们,也要考虑一下去创作自己的音乐,而不是拷贝standard(程式)。即便不能爆红爆紫,但他们也应该有自己的音乐。
——秦四风,作曲家、导演制作人。在主题演讲“人类不会飞行”中,他谈到学习和自主创作之间的关系。
我们采用了很多方式,更多的是打破我们本身的关系,让音乐的距离越来越近。与其说我们的团员在演唱合唱,不如说他们在用合唱作为戏剧。
——金承志,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艺术总监,青年作曲家、指挥家。3月底,彩虹室内合唱团推出了新作《白马村游记》,金承志谈及该作品的创作时说道。
音乐公司的内容思维:一个是方向,一个是传统。传统反而是这个时代比较稀缺的东西,互联网虽然带来很多新东西,但也打碎了很多东西。
——戈非,草台回声创始人兼CEO,谈及音乐公司的内容思维。
不要影响音乐人对于自己本身创作的方向,不要给音乐人做这种导向。因为音乐人就是表达,而我们经营者的表达,是研究市场。
——王凯,心喜文化新音乐厂牌S.W负责人。谈到音乐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时,他认为应当给予音乐人充分的自由。
短视频也好,直播也好,其实都是一种产品的功能。在做这个产品的时候,更多应该考虑这么几个问题:第一,这个产品如何解决问题?第二,如何提升效果?第三,怎样创造需求?
——杨宝成,动次APP创始人兼CEO。在回答“为什么创业时选择音乐短视频方向”的问题时,他如此表示,本月初,动次刚刚宣布完成创世伙伴资本领投、莲花资本跟投的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
音乐短视频到底是什么?其实如果抛开视频的话,无非就是短内容。短视频只是产品的形态,短内容才是核心的价值。
——李宇,音乐产业资深操盘手。谈及对于“音乐短视频”内容的理解以及音乐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从电视时代,到传统的PC端时代,进入今天的手机时代,音乐短视频已经成为音乐作品最好的宣传方式。
——朱洁,今日头条音乐总监。她认为音乐短视频除了娱乐功能,更多还可以宣传音乐人和他们的音乐作品,进入年以来,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飞速发展,同时也吸引了诸多音乐人纷纷入驻。
现在音乐产业做内容的人找不到变现的渠道,做平台和做渠道的人抓不到内容,对于资本来说,需要一个大手把整个行业的格局重新梳理一下。
——李辉,MiaoMusic创始人兼CEO,他认为当下音乐产业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内容与渠道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很多地方都已经解决了听音乐的问题,但“看音乐”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或者说没有完全解决。
——郝月,碎乐娱乐节目总监,谈及短视频对音乐行业的影响时,他认为短视频解决了用户“看音乐”的痛点。
很多人误解Urban是一些比较街头的东西,其实不是,我觉得Urban定义应该是当代都市流行的。
——CloudWang,独壹不贰联合创始人,音乐人。在主题演讲“华语URBANMUSIC时代到来!”中,他谈及自己对于UrbanMusic的理解。
在我们自己做好电音之前,我觉得所谓的“跨界”只是一种形式,我认为真正的跨界是让人听不出来这是跨界音乐。
——Panta.Q,电子音乐人。博览会上,这名伯克利大学毕业的年轻音乐人带来了题为“ISAYPANTAUSAYQ”的演讲,谈到自己对于“跨界”的理解。
现在中国的演出市场都还停留在钱的年代,都是去拼钱。为什么很多国外艺术家都喜欢在中国演出?除了能做更多尝试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演出费最高,中国的钱最好赚。
——周嘉海,iMe娱乐集团首席执行官。他在“创业12年来,我眼中中国大型演唱会市场的生命力与前景”的主题演讲中,谈及当前国内演出市场面临的问题。
我始终对秀动的定义并不是一个票务平台,那样的话就太小了,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音乐人服务平台。我们做的是一个产业,要为乐迷和音乐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杨浩宇,太合音乐集团演出管理中心总经理。作为票务平台的后起之秀,太合对于秀动的定位不仅仅是一个票务平台。
以视频为技术,以新的多元价值观碰撞的节目,会为未来头部视频网站造星创造更大的可能性。它的呈现方式会更加多元,新鲜科技也会带来整个价值观的改变。
——邓林海,腾讯视频音乐中心总监,谈到年轻人需要什么样的视频内容时如此表示,他引用腾讯视频自制节目《明日之子》总制片人的一句话,“如果在电视年代,毛不易这样的歌手是不会出现的。”但互联网时代赋予了这种可能性。
我们音乐做了很多年,还是应该回归到音乐本身,艺人能够通过视频散发出来他的魅力,让这个内容更能够符合并引领这个时代的潮流。
——贾敏恕,资深音乐制作人,简单生活节制作人。他认为视频应当是更好地为音乐本身服务,为好的内容锦上添花。
很多的视频为什么可以成立?为什么可以比较久?因为那些视频更多是独立的创造,如果去模仿的话,我觉得还是有点难。
——郭倍倍,鹿先森乐队主唱/高校摇滚夜创始人。他认为一切的创作都应当是基于独立创作,才能更受到年轻人的欢迎。
从《偶像练习生》开始,我们发现其实不那么需要去钻所谓网络的边际效应,去钻网络的某种开放尺度,因为网络本身就提供了我们跟年轻人之间最好的互动和交流的方向。
——雷瑛,鱼子酱文化CEO。在“从快男到偶像练习生,鱼子酱的偶像探索之路”的演讲中,她谈及《偶像练习生》给鱼子酱文化带来的收获。
偶像这个产业,目前来讲还处在初级阶段,后续的包括打歌的平台,产业整合都需要时间去验证是否能高速得发展起来。不过我觉得年就会有顶团的出现。
——杜华,乐华娱乐创始人。作为当前发展速度较快的娱乐公司,乐华娱乐一直在不断输出新艺人,在“娱乐造星拐点下,乐华如何建立自己的造星体系?”的主题演讲中,杜华如此预测年偶像产业的趋势。
偶像从内容来说是一个整体的东西,音乐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应该先有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再基于这个去考虑舞台,再考虑它的配乐形式。
——徐露菲,A.I.F娱乐创始人兼CEO。在回答“如何解决很多偶像定位不清”的问题时,她如此表示。今年年初,A.I.F娱乐宣布完成由翊翎资本、合鲸资本、治平资本共同投资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我觉得未来艺人首先具备的就是外形,因为这是看脸的时代;还有一个是创造力,创造力包括音乐和舞蹈的创造力;再有一个就是坚持力。
——闻震,福气文化创始人,在谈及当前偶像的必备素质时,他如此表示。
我的三个关键词是流量、流量、流量,有流量才会变成经济。但如果只是音乐平台的流量就太窄了,受众群流量本来就不是单个流量,电视节目、电影也会带来流量。
——朱敬然,种子音乐集团音乐总监,新意思音乐总经理。他如此阐述自己送给年偶像产业的三个关键词。
偶像组合是各种残缺的艺术组成的一个完美舞台产品,我觉得组合最重要的是人设,最重要的是他们每个人要有人物特点。
——司捷,捷特联合创始人兼CEO,他如此总结自己偶像团体运营及包装的经验。
豆瓣和V.Fine的合并是基于想服务好音乐人。豆瓣音乐在音乐人方面有很多积累,V.Fine可以帮助音乐人进行版权管理,这是我们合并的一个契机。
——张宇宸,豆瓣音乐产品合伙人,V.Fine执行副总裁。本月初,豆瓣音乐与V.Fine宣布合并,在谈及两家的合并时,他如此表示。
大部分音乐人或者说音乐作品都是不赚钱的,但是不要因为这个阻止自己迈出第一步。如果你错过了,基本上永远也不可能在版权上有多少收益。
——宋洋,麦爱文化创始人,谈及给音乐人的建议。他表示“希望所有的音乐人能够把握时效性”,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
音乐人除了对音乐的追求之外,对粉丝的经营和版权方面的灌输也是很重要的。任何一个创意工作者获得了个粉丝,这辈子就可以很好地生存下去。
——张悦,合纵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音乐线上事业部总监。他认为在当前的阶段,音乐人除了做音乐之外,还应该懂得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而旅游解决的是一种场景,即在这个场景下内容应该如何去体验。音乐正是补充了这个内容,是场景之下的一种体验。
——阮娟,马蜂窝销售总监,谈及音乐与旅游的关系。去年,马蜂窝和摩登天空合作了赤水河谷音乐季项目,她形容这一项目是“史无前例”的。
我们行业里面真的缺了更商业、更职业的元素,因为以前这个行业不够赚钱。音乐产业发展历程中需要更商业和专业的人士进入,现在这个时候已经到了。
——胡嵬,摩登天空副总裁。他认为随着收益的不断增多,现在音乐产业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正在吸引更多专业人士进入。
我们都说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实际上真正走起来是非常艰辛的路。如果一种音乐能够代表当地的旅游和特色,政府才更愿意融入音乐在其发展中。
——黎冬,美库原创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美库一直致力于民族音乐国际化,他将这一进程形容为“英雄之路”。
音乐小镇不是因为国家有政策才叫做音乐小镇,我们拿一个政策去做,这个太浅了,当中更重要的还是体验。
——陈韬,壹天文化传媒联合创始人,谈及对于“音乐小镇”的理解。
音乐行业其实是一个非常轻资产的行业,它没有很多厂房,没有很多机械去做抵押,银行评级也不太认,所以音乐企业在市场上应该是比较难融资的。但这个行业依然有很多机会,现在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人把演出作为他们休闲的方式,整个演出市场的体量在迅猛发展,渠道也在逐渐下沉。
——黄少峰,乐福文化创始人。在“,流行音乐演出市场的机会与挑战”的主题演讲中,他谈及自己对于当前音乐产业的理解。
中国需要更大的能够报批的演出场地。很多海外艺人,即使是小乐队也需要很多设备,工作人员一起来,成本是很高的,现在经常场地(票)都卖完了还不够他们来回的路费。
——张然,摩登天空国际事业部总监,影响城市之声创始人。谈及目前海外艺人在中国办演出过程中的问题时,他如此表示。
我的参考标准,一个是网站数据,一个是自己从业经验(自己对这个判断或者朋友判断),一个是粉丝们的想法。
——艾晶,HAZESOUNDS主理人,秀动网海外项目主管。在回答“如何衡量一支乐队是否时候来中国做演出”的问题时,他认为应该有这三方面的考虑因素。
演出行业走到今天,一直是一个“赌博”的行业,永远没有办法拿上一轮的市场票房情况来评估下一轮。最重要的还是怎么样在赌博过程中把评估机制做好,把风险降到最低。
——张春晓,永乐文化董事、副总,谈及演出行业应如何规避风险。
第一,我们公司的同事们都是音乐爱好者,请过来的艺人最起码都是我们喜欢的乐队;第二,我们也会做一些数据方面的分析,当然这不是很有科学性,但也很有帮助。
——戴子文,开功文化(SPLITUNITED)合伙人,谈及公司选择演出艺人的标准。
我觉得投资人的成功一定是依据实体产业成功,资本永远是附加值,不会成为产业里面主力军。投资的本质是做行业分析,其中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刘晓妍,头头是道基金董事,谈及资本和产业的关系以及投资的本质。年底,头头是道逐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