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日记猎鲸白令海17扎营

白癜风早期症状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年7月14日洛里诺多云,7-12℃东南风3-4级06扎营洛里诺千回百转。谢天谢地,总算到了洛里诺。洛里诺(Лорино,65°30′N°42′W)来自楚科奇语“Льурэн”,意为“发现营地”——未来5天,这里也是我们的营地。“营地”二字,道出了楚科奇人的传统生存模式——游牧渔猎。营地不是定居点,只是随着猎物或鹿群的迁徙而不断移动的临时宿营地之一。洛里诺附近海域每年有2万多头灰鲸往返出没。高矗的陡岸上,轻而易举即可“发现”海上的灰鲸,于是,四处寻鲸的海猎人便将夏季营地设于此。上个世纪30年代,集体农庄兴起,楚科奇人被群体定居于洛里诺,无论春夏与秋冬。以后若干年,苏维埃又把另外几个部落的原住民也迁居至此。渐渐的,这里已经聚成了白令海峡的猎鲸之都——国际捕鲸协会分配给洛里诺的猎鲸配额为每年52头,在北极原住民部落排名第一。年人口普查,这里为人。村民的主要职业依次是:海猎人(鲸、海象、海豹等海洋哺乳动物的狩猎)、牧人(驯鹿放牧)、渔人。在楚科奇语中,海猎人叫查乌楚(Чаучу),牧鹿人叫安卡林(Анкалин)。查乌楚和安卡林所传承的白令文化,是楚科奇半岛最引人入胜的人文元素。此行,“查乌楚现实生态”是我的观察重点,洛里诺是主要的踏查基地。07孩子们,平安感初来乍到,虽然语言不通,但驻地外围观的孩子们还是给了我一种似曾相识的平安感——怯生、淳朴、无邪、透明,如同到了因纽特地区。他们强烈的表现欲,流露出戏剧的天赋。敬业的泰国姑娘敏立即开始网络直播。陆续升空的两架无人机,迅速使她成为孩子们的偶像,圈粉无数。08街名里的记忆我们住在加加林街14号。这是一幢2层的公寓,杂居着洛里诺的村民。二楼的这套房子被主人当做了旅馆。加加林街是洛里诺村仅有的五条冠名街道之一。另几条街道分别是:列宁街(УлицaЛенина)、楚科奇街(УлицaЧукотская)、伊诺克街(УлицaЕнок)和切柳斯金街(УлицaЧелюскинцев)。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这里却在街牌上留下了楚科奇、列宁、加加林①、切柳斯金②……这些符号所渗透的,或许就是眼前这个楚科奇部落文化内涵的复杂构成。村子里的住宅多数是两层公寓,无论摇摇欲坠的危楼还是色彩鲜艳的新楼——这里的建筑物基本都是前苏联留下的社会主义集体农庄居住模式。①尤里·加加林(ЮрийГагарин)前苏联宇航员,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宇航员。②谢苗·切柳斯金(мысЧелюскин)年发现该欧亚大陆最北点的俄国探险家。09海滩上的节日气氛出发前(6月2日)收到旅行社发来的email:“有一个重大的消息给你!我们刚刚得知,楚科奇海猎节从7月末移到了7月15日至16日。所以,您将很幸运参加当地重要的活动——传统的皮划艇比赛和品尝当地食物。此外,还有来自其他村庄的海洋猎人。这是您采访和拍摄的绝佳机会。”依我在北极其他地区的经验,当地土著的节日主要是载歌载舞和技能游戏的比赛。估计这里也会差不多。节日的主会场设在村子东侧的海滩上,参加明天皮划艇比赛的选手已经开始在那里备战。楚科奇人称皮划艇为拜达拉(байдара),这是一种北极地区原住民常用的猎鲸小艇。拜达拉的传统造法是沿着鲸骨制成的框架,用紧绷的海象皮或海豹皮做成船身。如今,鲸骨架大多数都换成了木架,只有海象皮和海豹皮坚持依旧。以往,小艇外层的皮须经过动物油的熏制和润滑。如今,都涂上了鲜艳的油漆。拜达拉一般长约9米,可容纳约12名乘客或6名猎人。但今天这些船似乎都不足8米,估计是赛艇的原因。看浆的数量,明天的比赛会是6名船员,一名舵手。在拜达拉上放帆本是爱斯基摩人的习惯。但明天这里也有皮帆船比赛。可见,楚科奇和爱斯基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一种学说将楚科奇列为爱斯基摩的一个分支)。这是部落间的赛事,但赛手会把它整成家族的度假。海滩上,许多人拖家带口,在皮划艇边支起帐篷架起锅,早早进入度假的状态。赛艇旁忙活的人,多数来自周围的村落。其中新查普利诺(НовоеЧаплино)的居多,先后见到十来个。看了一下地图,新查普利诺在楚科奇半岛的南端,到这里约多公里的海途。既然是过节,就玩个痛快。新查普利诺的亚沙(Яша)钓的鱼足够今晚下酒了。海滩上,帅气的警察不时会抽查护照和边防证。放下行李就匆匆跑到海滩上,彻底忘记了带证件这档子事儿。幸亏对旅游团的游客网开一面,并没刁难。不过,警察叔叔还是谆谆教导:明天必须随身携带证件。前文回放

●猎鲸白令海-1-楔子

●猎鲸白令海-2-自古以来●猎鲸白令海-3-抑郁的赑屃●猎鲸白令海-4-囚宫里的溥仪●猎鲸白令海-5-东方之“最”●猎鲸白令海-6-入境楚科奇●猎鲸白令海-7-纪念碑的故事●猎鲸白令海-8-敲钟人●猎鲸白令海-9-汉语热●猎鲸白令海-10-蜗居医生●猎鲸白令海-11-大胡子船●猎鲸白令海-12-当一把“大人物”●猎鲸白令海-13-杜马之“砰”●猎鲸白令海-14-亦官亦商亦犹太●猎鲸白令海-15-混进导弹基地●猎鲸白令海-16-起飞,人货混舱欢迎进入《王建男的北极圈》。年起,我们在北极理事会划定的原住民居住区(下图红线内区域)开始了“环北极人文生态摄影观察”。至今已25次进入北极8国,踏查了个人居点和生态区(见下图红点)。王建男已成为世界上踏查北极原住民部落最多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ly/91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