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yc/150505/4618890.html年4月29日,东映京都工作室最新的特效电影《恐竜?怪鳥の伝説》(恐龙·怪鸟的传说)上映。今天看起来十分老套的尼斯湖水怪大战翼龙剧情,配合上不明所以的爵士乐,但却是那个时代最新奇最时髦的特摄怪物大片。就在前两年,人们对尼斯湖水怪的热情空前高涨,有学者用声呐探湖,传出拍到了9米长的怪兽轮廓的消息,因而尼斯湖水怪大热。大多数日本观众还流连于怪兽电影带来的感官冲击,却不知道他们自己即将碰上史上证据最多的一次海怪事件。就在这部电影首映的4天前,日本一艘拖网渔船“瑞洋丸”在新西兰附近的海域行驶着。就和往常一样,这艘巨大的远洋渔船贪婪地嗅着鱼群的味道,期待着满载而归。这天早上10点40分,瑞洋丸的这一拖网似乎有收获颇丰,船员甚至能从绞车收网时的轰鸣中听出一丝疲惫来。渔网收紧渐渐被提出海面,可是网中的东西不是船员们期待的鲭鱼大丰收,而是被一大团白花花不成型的烂肉占据。这坨肉有多大?根据船员们的测量,这团烂肉足有10米长,重达2吨。当时生产主任矢野先入为主地就认为这不过就是一具腐烂的鲸尸,于是他也就这么给船长汇报了。实际上,捞到一些奇形怪状的腐烂海洋生物尸体是这些远洋捕鱼人见怪不怪的事。在捕鲸业第一次大繁荣时期,由于当时捕鲸和加工技术有限,大量鲸鱼的尸体只被割去了大部分皮下脂肪,剩下的尸体很多就成了白花花的烂肉。这种烂肉通常没有眼睛没有头部甚至没有可辨认的骨骼结构,因为60年代的塔斯马尼亚尸体事件而被统称为“globster”,目前中文还没有很合适的翻译。年在佛罗里达州发现的圣奥古斯丁怪物瑞洋丸号捞上来的这具尸体,虽算不上巨大,但也远超普通海洋生物的体型。加上白色的体表,很容易让人想到脂肪含量非常高的鲸类。但是当船员用起重机吊起这个奇怪的东西,矢野突然怀疑起之前的判断来。矢野发现它没有鲸类任何显著性的标志特征,比如须鲸巨大下颌骨,齿鲸的牙齿,以及所有鲸都有的骨骼。这个不明物体还留有大量的骨骼,看起来不像任何海洋哺乳动物。矢野觉得自己之前的判断太过天真,于是问过了其它约17名在场的同事,没有人知道它是什么。39岁的矢野道彦是从山口海洋高中毕业的,在当时学历也不算低,对各种海洋生物也算是熟悉非常了。见到这么一个神秘的尸体,他下意识想到的是“科学发现”,并极力建议船长保留下来。然而,这坨不明物体散发出的腐坏恶臭以及不断滴落的令人作呕的油脂,对满船价值2亿日元的渔获来说绝对是不可容忍的。在丢弃前,矢野借来照相机拍下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5张珍贵照片,并且大概测量了一些数据,还在鳍处取下一块样本。所有的资料都被矢野记录在案,包括绘制尸体的二向视图(不准确且带有相当程度的臆测),以及一些难以通过照片展示出来的关键信息。6月10日,瑞洋丸号返回日本,此时那部《恐竜?怪鳥の伝説》已经上映一个多月。矢野带着当时拍下的5张照片和笔记回到公司,全然不知道人们对海怪的兴趣有多热烈。公司高层首先展现出盎然的兴致,他们观察了照片里的不明生物,小头和长颈这两个特征显示这是一种与现存生物全然不同的怪物。他们甚至请来了当地的一些学者辨认照片中的尸体,但所有人都表示没有见过。既然没有权威给出确定的答案,那猜测声就肯定会不绝于耳。一个月之后,矢野所在的水产公司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公布了这个新科学发现。随后日本的几家大报社立马头版头条刊登了一些耸人听闻的报道。结合当年大热的尼斯湖水怪研究热潮以及相关影视作品的宣传,绝大多数人都将这个小头长颈的不明尸体与尼斯湖水怪相提并论。因此这个无名尸骸也有了一个新名字——新尼西(尼西是尼斯湖水怪的昵称)。比起对湖里雾里看花的尼斯,新尼斯显然更像一头孑遗的水生恐龙。照片里的新尼西有一个相对身体而言较小的头部,颈部长度约占体长三分之一,胸鳍宽阔。这些特征都让人联想到被认为已灭绝的蛇颈龙(严谨来说蛇颈龙并不能归入恐龙,但为了表述方便下文不再重申)。新尼西的发现可以说是凑足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新尼西被发现时正处于日本热衷研究水怪的绝佳时期,前文已经作过解释了。年代日本学者首次前往尼斯湖调查而人和,即矢野这个关键人物的穿插,不仅留下了颇为珍贵的5张彩色照片,还记录了大量价值巨大的信息。至于地利,说起来还最严谨,要知道当初尼斯湖水怪事件中的蛇颈龙假说中最难以自圆其说的就是湖的环境限制。尼斯湖能否容纳最小种群数量的体型蛇颈龙存活至今?蛇颈龙又是如何进入淡水湖的?在南太平洋被发现的新尼西却没有这种难以辩解的毛病,蛇颈龙本就是大洋生物。发现孑遗物种也并不是不可能,有一个最著名的例子:与陆生脊椎动物起源有关联的腔棘鱼类。腔棘目最早出现在3.77亿年前,其近缘的扇鳍鱼亚目被认为是所有陆生四足动物的祖先。年,同样也是一艘拖网渔船在南非海域捕获了一条长2米的大鱼,虽然觉得奇特但没有人给予这条怪鱼任何特殊待遇,它被放在市场上出售。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拉蒂迈女士碰巧见到,出于职业敏感她在笔记本上记录下了这条有“四肢”的怪鱼的样子。经过与鱼类专家的讨论,拉蒂迈女士得知这很可能是一条腔棘目的古老鱼类,但遗憾的是那条鱼早已被渔民们吃掉。直到年,科学家在印度洋发现了至少15条这种鱼,后确认这是腔棘目下的矛尾鱼属,此前它们被认为在万年前就灭绝了。矛尾鱼的故事讲完,道理就是孑遗物种真的可能存在,而蛇颈龙恰好与腔棘鱼在同一个时期灭绝。顺着孑遗物种的逻辑,还能解释为什么新尼西的颈远比蛇颈龙要短。如果蛇颈龙真的存活至今也经历了数千万年适应环境的演化,况且蛇颈龙在灭绝前也出现了颈部缩短的趋势。一种短颈蛇颈龙的骨骼结构,注意颈部脊椎骨数量与矢野笔记的对比日本人异常期待这次重大的科学发现的最终结果,那股狂热的劲头犹如我国当年全民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热潮。年,正值日本科学博物馆成立周年纪念,当时发行的纪念邮票中有一张就是以蛇颈龙为主题的。如果按现在大家对这个著名海怪事件的认知,恐怕会认为当年日本的全民研究是无果的。不然到今天也不会有那么多猎奇网站一直搅浑水,仍然不会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那么年日本瑞洋丸海怪事件究竟有没有定论?有,而且是在年就基本有了定论。既然称得上是证据最多的海怪事件,肯定少不了科学家们系统严谨的研究。一个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怪物的胶原蛋白总氨基酸分析,别忘了矢野当时还取下了一块胸鳍样本。氨基酸分析的结果显示新尼西与姥鲨十分相似,差异指数(differenceindex)极低,仅有0.95。基本认定怪物就是某种鲨鱼,而最有可能是姥鲨。姥鲨是已知第二大的鲨鱼种类,仅次于鲸鲨,平均体长6.7-8.8米,最大个体超过12米长,重19吨。和鲸鲨一样,姥鲨是一种滤食性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长有巨大的下颚。当姥鲨死亡并腐坏,因为鲨鱼骨骼钙化程度低,尸体通常容易丢失大量组织。对于姥鲨而言首当其冲的便是巨大的下颚,下颚缺失让尸体的头部看起来非常小,形态有些类似海龟。仔细观察矢野拍下的照片,不难发现新尼西拥有鲨鱼特有的V形骨,以及被忽略的背鳍。矢野在笔记中的一些信息实际上与事实相冲突,这也是前文指其“充满个人猜测”的原因。当确定怪物极可能是姥鲨的研究方向之后,越来越多原本的疑点也被一一解开。例如怪物的白色皮下脂肪以及红色肌肉,这些都是姥鲨区别于其他鲨鱼的独特解剖学特征。大白鲨的骨骼解剖图,注意胸鳍处骨骼最极端的,来自高津先生亲手制作新尼西的照片。早在年末,高津将捕获的姥鲨当作实验体,割除其下颚去除内脏以及腹部,再用吊机将姥鲨尸体吊起。结果几乎完美重现了矢野在瑞洋丸号上拍下的场景。结合多方面的研究以及证据,年有相当多的学者发表报告,基本得出“不明生物体是一种严重腐烂的鲨鱼,很可能是姥鲨”的结论。在事件过后许多年,陆续有一些严重腐烂的姥鲨尸体出现,其形态基本都与新尼西相似,进一步肯定了大多数学者的结论。然而,大多数日本人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