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麒麟红木篇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风云激荡,七十年波澜壮阔,七十年沧桑巨变。位于江苏省海门市常乐镇的麒麟红木村也正印证着祖国的变化,从一个无人问津的小乡村,变成了一个经济发达、村民富裕、令人羡慕的麒麟红木城。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批手工工艺者尝试着从外地购进红木原料,并收集了散落在民间的一些明清红木家具和饰物进行仿制,销售于上海的一些“地下市场”,居然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收益。改革开放伊始,在原麒麟镇党委、政府的倾力支持下,年麒麟创办了“麒麟红木工艺贝雕厂”,这是原麒麟镇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乡镇企业。这个企业后来改名为“海门县工艺厂”,并于年与港商合资建办了海门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在“海门县工艺厂”工作的木工、雕花工如吴惠兵、王惠峰、陆振飞、施永平等人率先回家办起了私营的红木作坊。
这样一大批的红木作坊后来就成了麒麟红木私营企业、个体加工户的先导。这些最早“下海”经商的人现早已成了麒麟红木的代表性人物。
永典红木
海门市麒麟红木制品协会会长单位
洪生红木
海门市麒麟红木制品协会副会长单位
惠峰红木
海门市麒麟红木制品协会副会长单位
盛龙红木
海门市麒麟红木制品协会副会长单位
这些人的率先尝试使许多木匠、雕花匠纷纷起而仿之,或自己进原料生产,或到红木加工大户领取散件进行加工,麒麟的红木产业就这样形成了。
为了壮大红木产业,形成产业集群,原麒麟镇党委、政府把红木市场建设摆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先后建成了麒麟红木城A区、B区、C区、D区、E区、核心区和电商交易区,目前,市场已初具规模,已经成为华东地区红木制品的集散地,园区雏形已经形成。
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
麒麟红木成为江苏海门的一张亮丽名片
常乐镇的麒麟红木制品,集木工、雕刻、打磨、生漆四大传统制作工艺于一体,是典型的欣赏与使用相结合的工艺品。每一件艺术品,都经历了上百道的工序,选材之严保证出品之精,木料不允许有任何边材,虫孔、开裂、缺损;严格控制木材干湿度,保证产品不开裂、不变形、不收缩;复杂的榫卯设计暗藏于内,精巧准确地将家具的各个部分紧密的连接在一起;雕刻师坚持手工打造,保留精雕细琢的韵味,刀法错落有致,意妙神传。卷草祥云,蟠龙翔凤,经匠师之手,跃然案几椅柜之上,将材质的风华演绎到了极致,线条的长短搭配,纹理的急缓变化,造型舒展而又简洁流畅,于耐人寻味中透露出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常乐镇的麒麟红木制品一是精妙绝纶的红木文玩小件,有香道类、文房四宝类、茶道类、底座类、雕刻工艺品类等十五个系列,上千个品种,雕刻精细,充满创意。
二是豪华典雅的成套红木家具。大多用紫檀、大红酸枝、花棃木等木材制成,其雕刻的人物、动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其制造的红木家具豪华典雅。这些红木工艺品、家具畅销国内外,还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交礼品,馈赠世界各国政要,扎伊尔前总统蒙博托的一套红木家具出自常乐能工巧匠之手。
现在,遍及麒麟的红木私营企业和红木个体加工户已达多家,约占全镇总户数的5%,从业人员达人(其中达到工艺大师水准的百余人),约占全镇总劳力的10%;年销售收入达20亿多元;从事红木加工的人均年收入多元。园区被先后命名为江苏省民间艺术(木雕)之乡江苏省传统工艺美术特色产业基地(红木雕刻)南通市红木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红木文玩产业基地百余名工艺大师现场雕刻
乡村振兴助发展
作为时代的重大战略与主题,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应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只有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农村变成了宜业宜居、乡风文明的美丽家园,农民的收入逐年稳步增加,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会日益增强。
“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建设的总体思路是:立足麒麟红木产业集聚优势,依托天久公路、汤正公路纵横两条主轴线,倾力打造“原材料交易区、生产集中区、展示交易区”,建成一个特色鲜明、功能俱全、形象独特的省级红木文化产业园。其中原材料交易区规划占地面积亩,生产集中区占地亩,展示交易区亩。
“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建设的具体措施是:
(一)壮大基地,助推常乐红木雕刻业做优做强。抓住国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机,依托现有的红木雕刻业集聚优势,加快推进以“原材料交易区、生产集中区、展示交易区”三大产业板块为主体的“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建设,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把“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建成全国规模一流、功能一流、档次一流的红木雕刻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形成一条集创意研发、工艺制作、会展贸易、旅游休闲、教育培训于一体的完整红木雕刻产业链,吸引家以上木雕、红木家具、原材料配套企业入驻,吸纳从业人员逾万人,年创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
(二)打响品牌,促进常乐红木业提档升级。以“麒麟红木”为龙头,在现有红木雕刻业发展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有关租金、融资、土地出让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加快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鼓励扶持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努力提升红木雕刻产业竞争力。重点培育惠峰红木、永典红木、大象润德红木、顺泰红木、中汉红木、艺尊阁红木、老吴红木、紫祥龙红木、传承红木、新时代红木、洪生红木、盛龙红木、华裕红木等20家规模骨干,打响乐峰红木、乾承轩红木等雕刻业品牌,并加强与南通职大等相关院校的合作,推进红木雕刻工艺品的设计、研发,实现红木雕刻业创新转型、长足发展。同时,积极举办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的红木文化节会、红木沙龙论坛,吸引国内红木雕刻大师云集常乐,为进一步发展壮大红木雕刻业献计献策,推动“麒麟红木”由地理概念跃升为品牌效应。
(三)强化运筹,保障红木雕刻业长盛不衰。经过几代木雕人的传承和发展,如今常乐镇的麒麟红木雕刻技艺享誉全国。为打造“中国雕刻之乡”,我镇已把红木雕刻业纳入特色化发展战略体系,精心编制了产业发展规划,专门成立了“红木雕刻业管理服务中心”,启动了中国常乐·麒麟红木文化产业园建设。下一步,常乐镇将研究制定推进红木雕刻业规模发展的激励办法,发挥红木雕刻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积极鼓励和引导在外打拼的会员回乡创业,大力引进外地红木雕刻企业来常乐投资兴业。认真开展对现有红木雕刻技术人才的调查摸底,逐个登记造册,便于提供人性化服务。加强与南通职大等相关院校的合作,开设红木雕刻职业班,支持有志青年和现有人才参加培训深造,并邀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红木雕刻企业工艺师授课,进行专业系统的红木雕刻技术培训,围绕红木雕刻的设计、工艺、CAD技术应用、以及现场装配等课程培养现代化的“红木雕刻工匠”。组建红木雕刻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