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你自己

有个学生申请美国研究所,起初申请的都没进,后来几所都进了。他说如果现在才申请前面那几所,就会进了。我问他有什么新成就吗?学生说:没有,我只是愈写申请书、愈介绍我自己、愈分析我自己、愈了解我自己、愈确定自己的方向,也愈能写出我申研的道理。——刘墉

你也许拥有世界上所有的学位,但是如果你不认识自己,你就是最愚笨的人。认识自己是所有教育的真正目的。缺少了自知之明,只是收集资料或笔记,然后通过考试,那只是愚笨的生存方式。——克里希那穆提

有人说,一个“仁”字说尽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仁者,二人也。中国人必须在二人以上的人际关系中才能定位自己,只有在集体中才能找到存在感,忠孝节义莫不如此。他们好面子,喜欢盲目攀比、跟风,最大的理想是做“人上人”而不是做自己。中国人被追问自己是什么的时候,往往一片茫然,觉得这个问题好奇怪。要么,就机械地回答自己的职业——他们的思维被简化了。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的过程。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没有找到真正的自我,多少是一件憾事。人生其实再简单不过,就两件事:找到你应该做的事,然后用一生把它做好。或曰: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认清自己的属性,然后把它活出来。

你是你,而不是你想象出的那个(全对无错的)人。承认这点,就是让自己站在地上。

什么是一流人才?一流人才是天生的,是天生+野生,二流人才是家养+培养。选择比培养、努力重要,前者是战略,后者是战术。乌龟终归是乌龟,兔子终归是兔子。在某些方面,三万个臭皮匠也抵不上一个诸葛亮。那种超一流的人才,根本是各种商学院和各种培训机构培养不出来的。他们后来去读商学院,其实是去玩了。如果指望商学院能给你什么通天的技能,那是痴心妄想。

通过训练,可以让野狗跑的更快,但这个快是有限度的,不可能通过训练让野狗变成猎豹。梅西肯定跟巴萨的培养有关系,但不能说梅西就是培养出来的。刘邦、亚历山大、牛顿、莫扎特、乔丹、乔布斯、马云这些不世出的天才,是不可能由后天的培训造就出来的。贱人贵不了,贵人贱不了。羊成不了狼,狼也成不了羊。麻雀就是麻雀,神鹰就是神鹰。造就猎豹的是上帝。生活在鸡群中的老鹰也是老鹰,总有一天要翱翔于万里长空——但在那之前,它要认识到自己原来是老鹰——佛家管这叫开光,是很关键的。

每个人的性情和志趣都不相同。你要静下来严肃地问自己:“我到底是个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弄清楚了,再看看你想到哪,然后再看你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你的人生之路就会很自然地展现在你的面前,就像月光下的小径一样伸向远方。那就是你的命运。我们很多人,既认不清自己,又不知道自己究竟要什么,他们目标散乱,心中焦虑又惶恐,稀里糊涂地对付活着,被生活裹挟着,被时代碾压着,被欲望驱赶着,被恐惧奴役着,颠倒趔趄、踉踉跄跄混完这一生。那是对生命极不负责任的态度。

敢于做自己,用心做自己,不要讨好别人。讨好别人会让你迷失。你是什么,就成为什么。是鱼就去寻找自己的大海,是鸟就去寻找自己的天空。那正是你一生的使命。问题在于人们往往只看到别人,看不到自己;人们只想成为别人,没打算成为他自己。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们困于无明。

这些年里,我帮许多高考完的学生报过志愿。这些学生几乎都有一个特点:你问他“喜欢啥?”他说“不喜欢啥,不知道自己喜欢啥。”你问他“将来想干啥?”?他说“不知道。”看别人报啥他就报啥,老师说啥热门就报啥。简直是胡闹!拿生命当儿戏!一颗看似装满知识却又异常贫乏的脑袋装在一个年轻的躯体上,让人看着特别来气。其实我们不都是这么过来的吗?这就是我们教育的失败(关于教育,我以后会有长篇的牢骚)!后来我逢人就说,你不用每天汲汲皇皇地让孩子上那么多辅导班,你就记住一条:把他喂到十八岁,让他了解他自己:他的兴趣爱好,他的长处短处,他将来的志向,想从事什么,然后辅以相应技能的训练(比如想从政,那就要从小练习口才、关键是忽悠人心的能力)就可以了。一艘游轮装修得再豪华,如果不知道去哪,跟一堆废铁没区别。

有人天性放荡。其实所谓的“放荡”,不过是世俗的道德评价,是众庸人“嫉妒羡慕恨(自己不敢不能)”的投射。只要那放荡的不伤害别人,那些世俗的道德绑架便只是个屁。放荡的人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放荡,她也控制不了,是她的遗传基因在控制她,是外界的环境在左右她。放开了说,做个千古名妓的本我要远比演那些淹没于历史的99.9平淡无奇的众庸人之一有意义的多。起码她在宇宙的时空中标识了自己的坐标。《西西里的美丽传说》中,玛琳娜有什么错?

人类发明的最糟糕的词是学习。人一学习,就远离了自己,就丢失了本心。他人的经历是学不来的,你也成为不了别人。成功就是做自己。你只能成为你自己。不会有第二个马云,也不会有第二个隔壁傻老二。你拒绝成为自己,就会成为四不像,你学别人就是东施效颦。老子说“绝圣弃智”,做回自己。这是正道。

人们都知道苹果是怎么赚钱的,但没人能学会。森林里的动物都知道老虎是怎么捕猎的,但没有动物能学会。要向老虎那样捕猎,首先你自己得是老虎。猪知道狼是吃肉的,但它怎么学习也成不了狼,它只能做猪,它的选择只能是做一只牛逼的猪还是做一只平庸的猪。这不仅是“学习”“成为”的问题,这是天性、DNA的问题。

了解自己,做好自己。这是一切的总根。其他皆是毫末。本固叶茂,纲举目张。教育、管理、做工作、做人、创业、生活、锻炼身体,皆离不了此格。世间人总是舍本逐末,舍近求远,那正是他们烦恼不断的原因。

一个人彻底认识了自己,也就彻底认识了世界一一王阳明的套路;彻底认识了世界,也就彻底认识了自己一一朱熹的套路。没有世界,世界就是你自己。当你自己消逝了,世界也同时消逝。

认识你自己。这话苏格拉底说过,他念念叨叨一辈子,无时不在反讽。没想到,他让每个(自以为是的)人看到了自己愚蠢的一面,所以只能被大伙投票处死了(这是有记载的最早的民粹暴力)。这就是智者的下场。

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这话佛陀说过,净饭王子在四十九年里,在不同的时机场合,面对根器各异的受众,正说反说,长说短说,种种善巧方便,无非是让人们做到这十个字:“认识你自己,成为你自己。”认识自己就是看到自己的心,成为自己就是成佛。无奈世人愚钝,陷于贪嗔痴之中,能做到这十个字的,古来没有几个。

做好你自己。这话孔子说过(他没教人认识自己)。孔子一辈子东奔西走,唠唠叨叨,正说反说,长说短说,大说小说,无非是教人们做好自己。孔子的意思是,做任何事的本质都是做人。做事是做人的“外化”、“具化”。事没做好,是因为你人没做好。别看类似的心灵鸡汤有很多,但真正入了心,真正理解了的,没几个。

做人段位够,做事不会太差,人生也不会太失败。做人太差,做事不会太好,人生也不会太成功。以前,如果天下有灾祸,皇帝本人要反省,要发布“罪己诏”昭告天下。因为皇帝既然贵为天子,作为上天的儿子,那么天下不太平,肯定是天子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才有那许多祸患的投射。

孔子与苏格拉底、佛陀相比,差在哪呢?他只告诉人们怎样做,但没告诉人们为什么这么做,没告诉人们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倾听自己。(可见天朝的教育,自古以来就是灌输式、背诵式而不是启发式的。明白这点,就知道我们要进行教育改革有多难了,那相当于改造我们的记忆,改造我们民族的DNA。毛泽东尝试过一次文化大革命,可惜失败了,甚至完全异化,走到了发心的反面——中国人的性情从此更坏了。——此是题外话)

佛陀和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只要认识了他自己,看清了他自己,他自然就知道怎么做,自然就做好自己了。就好像一个人睁开了眼睛(开悟),他自然就能分辨方向,自然就知道自己应该走哪条路。这是孔子所不及的。他设定了一些标准,诸如:“东边好,要往东边。”(君子小人之分)。至于东边为什么好,他没说;至于什么是好,更是金口玉言一刀切。其实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往东边的,所以传统的儒家就造就出了一大坨没有脑子,没有智慧,没有判断力,没有分辨力,缺乏个性,只会背诵,只会拥护,以“合群”为追求,崇尚过集体生活的“我们”。

什么叫“悟”,左边是一个“心”,右边是一个“吾”,找到吾心,找到我的本心了,你就“悟”了。千万不要被外面那些流行的东西误导,它如果不是你内心世界最想要的东西,就不要去追逐。

黑塞说,“对于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期望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你最怕的人,是你自己。

中国历史上的其他圣人,无论是朱熹的外求法“格物致知”,还是王阳明的内求法“吾心即是宇宙”,都是让人认识自己(同时也就认识了世界)。无论朱熹的堵法“存理灭欲”,还是王阳明的疏法“人欲即天理”,无非都是企图告诉人如何做好自己。当然了,如果能把这两种心法调和起来用于一身,那是再好不过的了——相当于身兼“九阳神功”和“九阴真经”两种绝世武功。伏羲演绎先天八卦,周敦颐画阴阳鱼图,都是这个意思:即回答了“是什么”和“怎么做”这两个问题。

如果你在今天的中国实现不了梦想,那你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实现梦想。但如果你都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那上帝也帮不了你。很多人不了解他自己。一个人只有在切实认识了他自己的存在问题后,才可能解决问题。

你是谁?你是怎样的人?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在干什么?你要去哪里?为什么?这些问题不是问一遍应付考试,在你的一生中,你得时刻问自己这些问题,随时回答这些问题,用其“校准”自己的路。哪怕一生都寻之不得,那追寻本身就十分殊胜,比没追寻过的不知高出多少倍。你要在午夜里忽然醒来的时候问自己这些问题,如果没有答案,建议你找到它,无论是用一个月,还是十年,哪怕临终前找到都行,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因为如果这些问题你不清楚,再怎么奋斗也是瞎搞、原地徘徊,再怎么成功也不过是追逐幻影。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该干啥,是最大的无明。正是这无明,衍生了我们红尘里所有的散乱。凡夫奔命,汲汲惶惶,不懂得“追求真理”这四个字的份量,就像猪不会懂得爱情,它们会说“人类有病,它们真费劲,看上谁直接去交配不就得了?哪用那么多弯弯绕?”

在小鸡眼中,满世界都是风险;在老虎眼中,满世界都是机会。在小人眼中,满世界都是恼人的骗子;在大人眼中,满世界都是修炼的菩提。在庸碌者眼中,每件事都十万火急;在智者眼里,哪有那么多大不了的事?你以为人家在干什么,其实人家只是在专心玩耍。裸体画在一些人眼里是艺术,在另一些人眼里就是色情。其实裸体画什么也不是,它只是它自己。同时它也是一面镜子,人们在它面前看到的只是自己。你是什么,就看到什么;你看到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是世界,世界是你。缺什么补什么,说什么缺什么,是什么吸引什么,干什么成为什么。对奴才们来说,最大的事是早日找到主子。

人生无非就是三件事:1.知道自己是谁——天然;2.知道自己该干啥,要去哪里——应然;3.知道怎么办——如何?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三件都需要智慧。否则就是散乱无明的一生。知易行难,知难行易,知行合一最难。

人不知道自己的蠢,认为世人皆笨唯我聪明,除非你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聪明,否则不会摆脱愚蠢。在股市中有明证。巴菲特说,只有当潮水退去,才会知道谁在裸泳。可每次潮水退去,几乎所有人都在裸泳。

凡事都经不住琢磨。人耐不住琢磨自己。所谓迷失自我,就是在“自我”中迷失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认识自己,要先破除我执。跳出画面看画,才能看到完整的画。

认识自己不是去研究星座、血型、属相、算命,那是不负责任的懒汉做法,是应付自己,是安慰自己。认识自己本身是一条无尽的、艰苦的、充满荆棘之路,既需要大智,又需要大勇,还需要长期的坚持探索。

烦恼是菩提。一切的问题、困难、障碍、挫折,都使你看清实相,进而看清你自己。我们中国人都爱讲究个福祸。祸有两种:一、做了不该做的,享受了不该享受的;二、没做该做的。前者都是造业,后者是有业没消。其根源在于不知道自己是谁,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你明明是羊,却看到人家狼吃肉很好,你也非要吃肉。如果这个念头起了,觉没跟上,那就有祸。凡夫畏果,菩萨畏因。要避免这些祸,就得认识自己。

年,22岁的奥巴马从哥伦比亚大学取得政治学学位毕业。在此之前,他因为自己的种族背景,很难取得社会认同,十分自卑,过了一段荒唐的日子,逃学、酗酒、抽烟,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叛逆”青年。回忆过往,他说:“(做那些事是为了)将‘我是谁’的问题挤出脑袋”。一年后,奥巴马开悟,前往芝加哥做社区组织者工作,之后在哈佛法学院深造,开始了屌丝逆袭的人生。不怕少年荒唐,就怕少年不彷徨。

他人是地狱。演别人的不能得自由。

欲见他人,先见自身。要渡人,先渡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yuf.com/zesd/53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