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71《血疫》By理查德·普雷斯顿
文明与病毒之间,
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非洲有几十万人死于导致艾滋病的“人类免疫缺损病毒(HIV)”。随后,HIV从非洲中部雨林向外爆发,在北美、欧洲、澳洲蔓延。年,病理学家和病毒学家把源头追溯到非洲丛林里的黑猩猩和某几种猴子身上。
病毒是地球上的一种微生物,当生态系统遭到破坏,病毒和人类接触的机会日益增加,原本寄宿在野生动物身上的病毒从大自然中走出来,跨物种感染人类,借助频繁、便捷的现代交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开来,如HIV、埃博拉、SARS、尼帕病毒、MERS病毒,以及今天正在重创全球的COVID-19。
航空线路连接了全世界的所有城市,构成网络。便利的交通加速了病毒的传播,这些病毒可在24小时内抵达地球上的任何城市。
文明与病毒之间,只隔了一个航班的距离。
01
美国作家和记者理查德·普雷斯顿(RichardPreston)涉足高危病毒的科学报道20多年,代表作《血疫》讲的是埃博拉病毒,本书获得巨大成功,长踞《纽约时报》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达61周。普雷斯顿也因此获得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颁发的防疫斗士奖,是有史以来唯一以非医师身份获奖的得主。年大热美剧《血疫》改编于此书。
埃博拉是丝状病毒家族中的一种,丝状病毒中还有一种叫马尔堡。埃博拉病毒可以细分,常见的有苏丹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雷斯顿埃博拉。
图片来自网络
病毒名称由来都与首次发现地有关。埃博拉病毒因埃博拉河而得名,埃博拉河是蒙加拉河的上游河源,是刚果河(又称扎伊尔河)的支流。马尔堡病毒虽然来自非洲,但因第一次被发现是在德国中部的古老城市马尔堡而得名。
两种病毒是人类已知最致命的病原体,主要特点是潜伏期短,通常只有5天至10天;致死率高,25—90%;死亡症状惨烈,所有孔窍飙血。有研究表明,即使患者幸存,也大都遭受失忆、关节痛、肌肉疼痛和眼疾等后遗症的困扰。
从生物安全等级来说,它们都属于四级。生物安全等级是指在封闭的实验室环境中隔离危险的病原体所需的一套生物安全防护措施,按照研究对象的不同分为四级。
大名鼎鼎的HIV病毒只是生物安全二级,虽高度致命,但传染性不强,无法通过空气传播,不需要穿生化防护服去处理感染的血样;SARS和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为三级,虽然传染性极强,但致死率不高,分别为10%和2%左右。
02
苏丹埃博拉
年夏末秋初,苏丹恩扎拉镇上一家棉花加工厂仓库管理员YuG先生进入休克状态,随后死亡,死时身体的每个孔窍都流淌着鲜血。病毒经历了多达十六代的传染,几乎摧毁了苏丹南部的全部人口。
扎伊尔埃博拉
苏丹危机爆发两个月后,年9月初,在刚果(金)北边城镇——扎伊尔北部的邦巴区,扬布库教区的一名教师身体不适,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疟疾感染,接受奎宁注射治疗,一周后病情恶化,呕吐、带血腹泻、头痛、晕眩,呼吸困难,后来又从口、鼻、直肠等多处开始出血,于9月18日过世,病程约2周。医院周围的55个村落爆发,杀死了九成的感染者。
雷斯顿埃博拉
年,距离美国政治心脏华盛顿不远的雷斯顿市,美军科学家们发现一批从菲律宾进口的商用实验用猴感染了埃博拉病毒。为防止疫情暴发,科学家和士兵联手,扑杀了这一起美国本土的潜在疫情。
马尔堡病毒
年,在德国马尔堡,一家名叫“贝林制药”的工厂从乌干达进口了五六百只猴子用于生产疫苗,其中几只崩溃并流血至死,病毒然后在猴群中蔓延,又跨越物种传播,感染了负责喂养猴子和清洗铁笼的工作人员克劳斯·F,七天左右开始头痛,病情迅速恶化,高烧、凝血、吐血和临终休克,两周后死去。病毒感染了31人,其中7人死在血泊中。
年,在肯尼亚工作的法国男子夏尔·莫内开始全身酸痛、发烧并伴随恶心呕吐、面部发黄、大量的血液从胃部喷涌而出,大肠破裂,从每一个能够流血的地方不断涌出大量散发恶臭的污血,最后死亡。
03
苏丹埃博拉、扎伊尔埃博拉、马尔堡病毒的致死率分别约为50%、90%、25%。
相比之下,马尔堡病毒更加“温和”,埃博拉更加可怕。埃博拉十天内就能完成艾滋病要花十年才能做到的事情,其中最恐怖的扎伊尔埃博拉病毒就像是人命的黑板擦。
“埃博拉病毒在人体内肆虐的时候,整个免疫系统都会失灵。人体像是被围困的城市,城门大开,敌军拥入,在公共广场上安营扎寨,放火焚烧所有一切。就在埃博拉病毒进入血液系统的那一刻起,人就已经输掉了这场战争,几乎肯定难逃一死。”
患者像遭受了核辐射,所有组织都会受到损伤,舌头、喉咙皮肤和气管外壁腐烂剥落;身体的每一个孔窍,无论多么细小,都会开始出血;病毒切断人体各个部位的供血,肝脏膨胀变黄,开始液化,最后崩裂、坏死和腐烂;肾脏衰竭,脾脏坚硬,血液充满肠子;肠壁组织脱落进入肠内,与大量血液一同排出;有的患者中风,身体瘫痪。对男人来说,睾丸会肿胀,变成青紫色,精液充满病毒,乳头流血;对女人来说,阴唇变成青紫色,向外突出,阴道严重出血;对孕妇来说,胎儿自然流产,通常会被病毒感染,生下来眼球通红,鼻孔流血。病毒还损伤大脑,让人阴郁,行为带攻击性或抗拒性,有的患者甚至精神错乱。埃博拉比马尔堡病毒更加强大,埃博拉患者在临终时往往会进入癫痫般的痉挛,犹如升级版癫痫——整个身体抽搐震颤,双臂和双腿胡乱踢打,流血的眼睛翻白眼,血液飞溅。
幸存者并不那么幸运,在德国,马尔堡病毒所有幸存者都失去了头发:变成秃头或斑秃,在康复期间,皮肤会从面部、双手、双脚和生殖器上脱落。
04
经过详尽的调查与研究,医生和病毒学家推测: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的原始栖身之所,很可能是在肯尼亚埃尔贡山上的奇塔姆洞穴,把病毒感染给人类的中间宿主很可能是生活在洞里的果蝠。
年,为美军工作的“病毒猎手”尤金·约翰逊带着一支生物专家团队对洞穴进行考察取样。他们用箱子带来了大量豚鼠,还有十七只装在笼子里的猴类,包括狒狒、赛克斯猴和非洲绿猴。猴子和豚鼠是哨兵动物:关有动物的笼子会放在洞内和洞口附近,看会不会染上病毒,要是有猴子或豚鼠发病,就能从生病动物体内分离病毒,顺藤摸瓜搞清楚动物是怎么感染上的。还从洞穴里采集了几万只各种品种的昆虫。最终一无所获。
五年后,年8月,在当地导游的带领下,作者也进入这个隐藏着恶魔的洞穴。在洞口,他穿上生化防护服,准备好消毒药剂、用具,进入洞中。在黑暗中笨拙地行走、爬行,一路上,他看到了大象的骸骨、钟乳石、蝙蝠、蜘蛛和形形色色的昆虫,一边留心着石头上滑腻的果绿色泥浆——那是果蝠的粪便。
当地导游告诉作者:“他儿时经常进洞玩,当地一直传说洞穴里藏着一种恶魔——人若在洞里撞上了,就会化成肉汤,炸开,人身上每一个洞眼都向外飙血。”
埃博拉的人际传播原理目前尚不清楚。美国陆军研究人员认为埃博拉病毒通过血液和体液直接接触传染。
非洲有许多感染者曾经接触过患者尸体,似乎通过无法凝结的血液和尸体流出的黏液从死者向生者传播。在扎伊尔年的爆发中,前来哀悼的亲属亲吻并拥抱死者,之后在三到十四天后纷纷病倒。
年,尤金·约翰逊通过实验证明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确实能通过空气传播。他曾让猴子通过肺部吸入马尔堡和埃博拉染上病毒,发现极少量的马尔堡或埃博拉病毒就能在猴子身上引发爆发性感染。
约翰逊喜欢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不怎么清楚埃博拉以前做过什么,也不知道它未来可能会做什么。埃博拉的行为不可预测。假如出现了以空气传播的埃博拉毒株,它会像流感一样在六周内席卷全世界,杀死无数人口。当然,它也可能永远悄然游走于边缘地带,每次只夺去少量的性命。"
05
作者采访了埃博拉病毒的命名者及发现者之一卡尔·约翰逊,他在扎伊尔病毒爆发期间曾亲临现场。当时,世卫组织召集了一个国际团队,努力阻止这场埃博拉爆发,卡尔·约翰逊担任领队。
以下是采访中的一段对话:
采访对话
“扎伊尔当时发生了什么?”作者问。
“我们抵达金沙萨的时候,那儿根本就是个疯人院。邦巴地区没有传来任何消息,没有无线电通信。我们不知道它会不会像流感那样,通过空气中的悬浮液滴传播。假如埃博拉能轻易通过空气传播,今天的世界恐怕就大不一样了。”
“会怎么样?”
“人类会少很多。假如一种病毒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那么想控制它就非常困难了。我心里想,假如埃博拉是安德洛墨达毒株——高致死率,能通过液滴传播,那么全世界就不存在安全的地方了。与其在伦敦歌剧院被传染,还不如去爆发中心工作呢。”
“你担心那会是一次威胁整个人类的危机吗?”
卡尔问:“这话什么意思?”
“意思是一种能抹平人类的病毒。”
“唔,我想有这个可能——当然到现在还没有出现。我并不担心那个。更有可能的是这种病毒有能力按比例减少人口。比方说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九十。”
“人类被杀死十分之九?而你不担心?”
他脸上闪过一丝神秘的沉思表情。“假如一种病毒能减少一个物种的密度,那么这种病毒也许还是有用的呢。”
作者认为:“这是地球自身启动的一种免疫反应,甚至,你可以把它看成是一种大自然的复仇。”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球自身正在启动对人类的免疫反应。它开始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做出反应,人类的泛滥仿佛感染,混凝土的坏死点遍布全球,欧洲、日本和美国犹如癌症的烂肉,挤满了不停复制的灵长类动物,人类群落无线扩张和蔓延,很可能会给生物圈带来大灭绝……大自然有自我平衡的手段。雨林有自己的防护手段。地球的免疫系统觉察了人类的活动,开始发挥作用。大自然在试图除掉人类这种寄生生物的感染。
如果人类不从中吸取教训,“它还会回来的。”
本书首次出版于年。
不念过去
END
不畏将来
米茶
墨西哥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