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9月16日早上,医院儿内科2号诊间内,满头白发的吴澄主任习惯性地用手捂了一下听诊器后,放在孩子的胸前听呼吸情况,“支气管炎症好多了,吃两天消炎药就可以了”吴澄仔细叮嘱家长回家要给孩子多喝点水。↑吴澄为患儿听诊→吴澄与当年救治过的患者合影“谢谢您,下周我再带孩子来给您看看。”“今天是我的最后一个门诊,下周我就不来了。”“那怎么办?”孩子爸爸说:“我从小看病就找您。”“有好多好医生,你们以后尽管找他们”吴澄微笑着告诉他。一沓记满病史资料的笔记本吴澄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专业,52年来一直为孩子服务。书橱里一沓厚厚的笔记本记录着不知不觉间逝去的时光。高高摞起的笔记本及病史资料足有半米高,摊开来摆了满满一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他从医多年病人的情况和家庭住址。→吴澄大学毕业时↓吴澄整理资料中吴澄告诉笔者,最初记录的多是临床遇到的一些特殊疑难病例,空余时间经常翻阅以利于温故知新指导临床。后来发现赣榆、东海、等地的农村病童家长,因为不注意保存病历容易影响孩子的连贯性治疗而影响病情疗效,因此在每次看病的时候,他习惯将孩子的情况和家庭住址、病情、治疗摘要记下来。下次,他们来看病的时候,只要一翻自己的笔记本就知道孩子的情况了。年以后,笔记本上记录的更多的是内分泌患儿的情况。医院进修回来,致力于儿童内分泌疾病的治疗研究,逐年积累的丰富经验成功治愈了成千例患儿,精湛的医术赢得了越来越多的患儿家长赞誉。经过多年积累,吴澄笔记本已经变为了港城的小儿内分泌的病童地图。按图索骥,16年前,一名只有3岁半的小姑娘出现了乳房发育性早熟症状,着急上火的家长慕名找到了吴澄主任,及时诊断、规范诊疗、定时复查吃药,如今小姑娘变成了身高1.59米的窈窕淑女,她循着敬爱的吴爷爷职业之路成为一名医学生。年,本市郊区有个12岁的女孩出现贫血、淡漠、不想吃饭,个头停滞在8、9岁年纪不见长,辗转3年求医无效。当见到吴澄时,孩子瘦得只有一把骨头,表情淡漠得像个外星人。吴澄当即诊断孩子患上了“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经过治疗2个月后,孩子心智逐渐恢复正常。多年后,这些医院都会到吴澄诊室看望他。“儿科诊室来了成年病人”这也成为吴澄诊室“一景”。笔记本记录着一家家患儿康复后的喜悦,也让吴澄发现很多内分泌患儿前来治疗时已经错失良机,特别是先天性甲减、苯丙酮尿症患儿,如果一生下来就开始干预治疗,孩子就不会留下残疾。“成立新生儿筛查中心,为每一个新生儿检查,及早发现异常”吴澄的笔记本上有了计划。为了实现这个计划,吴澄跑市局争取领导支持重视,找资料做成宣传册下乡到村告知新生儿筛查的重要性,在市卫生局、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于年率先在全省成立“新生儿筛查中心”,目前共检查出多例呆小症患儿、30例苯丙酮尿症,经过及时治疗干预,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孩子身体、智力发育正常。在连云港成立新生儿筛查组前,正是这套笔记本为建组提供了前期资料,医院三甲评审——医院必须开设遗传病学门诊贡献了原始支撑材料。吴澄在我院老儿科楼前留影吴澄是全市小儿内分泌及遗传代谢疾病的专家。他在担任科主任期间,果断推行小儿亚专科发展,每个医生在全面掌握小儿病情的基础上术业有专攻,为儿科搭建起飞速发展的框架。年,他和团队率先医院开设了小儿内分泌及遗传病专科门诊,并在苏北地区最早组建了小儿内分泌专业组,于年开始使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生长激素缺乏症疗效显著,技术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在省内率先开展新生儿呆小症、苯丙酮尿症筛查,及时给予干预治疗,避免了残疾。他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一块随身携带的干净纱布医院的儿科医生都知道,在吴澄穿着的白大褂口袋中,始终备有一块干净的纱布,他也要求每个儿科医生常备。“紧急时刻能救命”,查房中突遇孩子青紫憋气,赶快掏出纱布盖在孩子嘴上,立即口对口吹气,在吴澄的就医生涯中,这样的及时治疗挽救过许多孩子的生命。
“儿童疾病往往发病急、发展快。”医生不但要练就一双慧眼快速判断,还要医术精湛才能准确救治。
每天必须看书,每年必须啃完一本大部头专业书,虽然已经七旬老人、白发苍苍,但是吴澄受老师刘一麟的影响形成的钻研业务的习惯一如始终。谈起自己的老师,吴澄主任充满了敬意。医院工作时,幸运地成为我院首任院长留德博士刘一麟的关门弟子,老师博学多才,无论是办公桌、床头都摆满了中外书籍、国际最新的英文儿科学杂志。“老师知识渊博,每次查完房都会为我们介绍儿科学新进展,督促我们学习。医院进修时,我所掌握的疾病知识经常让上海教授刮目相看”。小剂量鲁米那治疗新生儿黄疸、轮状病毒的规范诊治等,都是刘一麟老院长首先在国外医学杂志上学习,在国内推广使用的。在首任院长刘一麟铜像前,吴澄与全体儿科医务人员合影年,一个来自安徽淮北的男孩,3岁多了还不能走路,医院检查发现血钾低,但是具体病因一直不明。慕名找到吴澄求治,吴主任通过详细体检问诊,最终判断“肾小管性酸中毒”,在我院药房配置“枸橼酸钠枸橼酸钾合剂”,服用后疗效显著。“做好知识储备,遇到了就能用”。吴澄把刘一麟老院长经常告诫他的话,反复叮嘱科内的年轻医生。只有多学习,才能掌握、发现一些疑难病例。上世纪60年初,从徐州医学院首届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的无锡小伙吴澄,服从国家分配到东海县当一名医生。很快,工作踏实的他就被调入到医院,并被刘一麟老院长看重,留在了小儿科,一干一辈子。他曾经连续16年担任医院儿内科主任,多年担任儿科党支部书记,曾任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专业委员,连云港市医学会儿科副主任委员,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一台自制的蓝光灯年,刚从上海进修归来的吴澄接诊了一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照蓝光是最迫切的疗法,但是当时全市都没有蓝光箱。怎么办呢?吴澄通过查阅资料,自行设计,购置材料,请来电工师傅帮忙连夜赶制蓝光箱给孩子使用,通过及时的蓝光治疗,孩子很快康复出院了。吴澄依依不舍地抚摸着听诊器、白大褂“要多为孩子着想”这是吴澄担任科主任时经常说的话。不管是半夜三更,还是寒冬腊月,只要接到科里电话,吴澄医院。
“刘一麟老院长为了方便病人,医院里,有事情随时都可以敲他家的门”,如今的儿科人代代传承了老院长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的好习惯。年,从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的吴澄依然忙碌在病房、门诊。儿童手足口病是春夏交替季节,儿童多发的疾病。因为其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病情发展快,工作容不得一丝大意。因此,省卫生厅要求所有的医院必须设立手足口病门诊。年,吴澄义不容辞进入手足口病看诊,他说:“在这里,我可以帮助更多的小朋友。”他与金洪斌主任一起担当起全院手足口病患儿的首诊、登记、采样上报,5年来兢兢业业,让人称道。门诊部医务人员为吴澄献花,医院、病人的无私奉献其实,这并不是吴老第一次同儿童传染病打交道。年,连云港爆发儿童麻疹疫情。当时,医院的医疗条件非常简陋,每个月分配下来的抗菌素非常少,床位少,医生更少。45张病床的儿科住了75个重症麻疹患儿,吴澄等3名医生夜班、白班、门诊连轴转。吴澄回忆:那时候孩子特别多,因为病床紧张,两个儿童睡在一张病床上,还有一些患病儿童只能睡在家长临时搭的地铺上。有时候,地下密密麻麻都是孩子。医生们根本没有办法站着,只能蹲跪在地上为孩子诊治。”在那一年,吴澄和儿内科的其他的两个医生度过了35天不眠不休的日子,门诊、病房成为他们生活的全部。他曾经被人称为主任、委员,但是他最喜欢的称呼还是“吴医生”。吴澄说:“医生这个职业是看病救人的,是最有价值感的职业。”(宣传科)觉得不错,请为我们点赞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